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2分)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责备

B.滂死则祸塞 塞:阻塞,断绝

C.勿增感戚 戚:悲伤

D.死亦何恨 恨:愤怒,痛恨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B.岂宜以公礼格之 犹以利刃齿腐朽

C.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闭传舍,伏床而泣

D.故先举所急 存亡各得其所

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乃谢焉

理【解析】
陈蕃于是向郭林宗表示感谢。

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理【解析】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理【解析】
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D.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理【解析】
要你为善吧,可是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刚刚担任清诏使的范滂很有威名,一些贪官知道他到了冀州,就赶紧弃官而逃。

B.范滂以下属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制止,范滂因此放弃职位离开。

C.范滂以弟弟可以供养、自己死得其所来劝说母亲,母亲因此同意他投案的决定。

D.时势艰难,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打击,直到最后投狱而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2.B 3.A 4.C
1.
分 析:
“恨”的意思是“遗憾”。 根据前句“汝今得与李、杜齐名”的意思“你现在能够与李、杜二人齐名”就可揣摩出“恨”是遗憾的意思。理解实词的意思一定要回到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2】
分 析:
B项都是介词,用。A前者是介词,表被动“被”;后者是动词,做、担任C前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后者表示修饰关系。D项前者是代词,与“急”构成所字结构;后者是名词,地方。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3】
分 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着重考查虚词“焉”的意义与用法。结合上下文可判断出此句中的“焉”为代词,代指前文中的范滂。“谢焉”是向范滂道歉。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4】
分 析:
母亲深明大义,理解儿子的行为,她不是被儿子说服的,反而对儿子进行了安慰和教诲。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而被提拔。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离去。(范滂)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成就了他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是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加之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受死刑。”范滂看到当时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辞掉官职离开了。太守宗资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不与和他们同朝共事。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却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宁肯被棒打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宗资这才作罢。郡中才能中等以下的人,没有不怨恨范滂的,便共同指责范滂所用之人为“范党”。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到:“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拜了两拜辞别母亲。回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考点
分析:
考点1:人物传记类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应该说是仅次于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那么应怎样引导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呢? 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写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成了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高考前备考复习时应重视此类文体,掌握阅读这类文言文材料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 一、把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从1999年到2004年,高考文言文选段具有如下特点: 1、以记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为主,并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中。 1999年是“苏琼的传记”——《北史。循吏传》 2000年是“胡质父子的传记”——《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2001年是“田单的传记”——《史记》 2002年是“李广的传记”——《史记》 2003年是“裴矩传”——《旧唐书。裴矩传》 2004年是“孟尝传”——《后汉书。孟尝传》 2、传记类文言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价值取向 这类文言文段所涉及的人物的价值取向多为“古代的良吏忠臣、烈女孝子、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价值取向是表现他们的“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为主要内容。 1999年的“苏琼的传记”表现了苏琼“为官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崇高品质”。 2000年的“胡质父子的传记”表现了胡质父子“恪守清廉的高尚品德”。 2001年的“田单的传记”表现了田单的“聪明智慧和显赫的战功”。 2002年的“李广的传记”表现了李广“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崇高的品格”。 2003年的“裴矩传”表现了裴矩“佞于隋、忠于唐”,人物个性由“卑劣向高尚转变”的过程。 2004年的“孟尝传”表现了孟尝的“仗义执言、为官正直、关爱百姓”的品质。 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如2003年的“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1999年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二、审清高考文言文选段及题干设计的目的、特点 1、文段后一般均附有的注释,注释的内容或“对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涵义作阐释”,或“简单交代文中主要人物的经历”等。如2004年高考全国考卷“孟尝传”后有注释�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