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泥溪[宋]洪咨夔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笑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2)诗人为何“屡问程”?请结合诗句分析其“问”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2)诗人为何“屡问程”?请结合诗句分析其“问”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也可以看作是拟人的手法,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
(2)作答本题主要抓住诗歌的后四句即可: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喜荫时休驾”,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疑昏”,夕阳西下,天色昏暗;“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闻到了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
答案:
(1)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1分)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或: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野花在余晖下呈浅红色,说成是酒后泛起淡淡红晕(1分);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说成是脸上露出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2)①诗人因为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2分)②因为夕阳西下,天色昏暗,(2分)③因为乡村人家已经在做晚饭,飘出了让人觉得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让人顿觉饥肠辘辘,(2分)因此屡次询问轿夫还剩下多少路程.
赏析:
宋人写诗爱用典,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直接取法自然,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轿在行走,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曲“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与后面“疑昏屡问程“相呼应.“塞“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明“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并不新鲜,但以“轻““浅“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斜阳“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轻“写波纹之细,著一“笑“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轻““浅“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时““屡“点出轿在行进中.“喜荫“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疑昏“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喜荫“而”休驾“,”疑昏“而“问程“,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2)作答本题主要抓住诗歌的后四句即可: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喜荫时休驾”,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疑昏”,夕阳西下,天色昏暗;“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闻到了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
答案:
(1)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淡红色的野花比作酒后脸上泛着淡淡红晕的少女,(1分)将水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脸上的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或: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野花、溪流当作少女来写:野花在余晖下呈浅红色,说成是酒后泛起淡淡红晕(1分);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说成是脸上露出浅浅笑涡(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夏之交的傍晚,泥溪路边野花娇美动人、溪面静中有动的景象,((1分),说对其中一个就给1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愉悦.((1分),喜爱或愉悦有其一即可)
(2)①诗人因为贪看泥溪美景,一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2分)②因为夕阳西下,天色昏暗,(2分)③因为乡村人家已经在做晚饭,飘出了让人觉得比珍馐佳肴还美味的饼的香气,让人顿觉饥肠辘辘,(2分)因此屡次询问轿夫还剩下多少路程.
赏析:
宋人写诗爱用典,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直接取法自然,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轿在行走,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曲“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与后面“疑昏屡问程“相呼应.“塞“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明“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并不新鲜,但以“轻““浅“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斜阳“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轻“写波纹之细,著一“笑“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轻““浅“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时““屡“点出轿在行进中.“喜荫“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疑昏“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喜荫“而”休驾“,”疑昏“而“问程“,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浮生若茶赏析浮生若茶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 2020-05-16 …
()()有味轻烟()()()踵摩肩不可()数作()上观快 2020-06-04 …
语文说明文阅读,急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啊,什么 2020-06-18 …
初三材料作文关于一个屡次失意的年轻人请教僧人,僧人泡了三次茶的故事第一次用温水泡茶,没有闻到香味. 2020-07-16 …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向得道高僧请教,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 2020-07-16 …
帮我写一篇作文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请教一位高僧高僧准备了二只茶杯一杯用温水泡茶给年轻人喝年轻人 2020-07-16 …
概括: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1.大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 2020-11-24 …
浮生若茶李雪峰⑴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释圆说:“像我这 2020-11-29 …
选出下列各组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神龛炫耀污渍心无旁鹜B.摈斥碾踏羸弱招摇撞骗C.冒味轻佻雾岚如 2020-12-21 …
再别康桥习题1.细细品味,‘轻轻地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地走了’,在语言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2.诗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