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求“而”的顺承与修饰用法,最好能举几个例子,一时想不起来了,
题目详情
求“而”的顺承与修饰用法,最好能举几个例子,一时想不起来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表顺承关系.这种用法,“而”这一词前所叙述的人、事、物是一个条件,“而”后所叙述的人、事、物是由这一条件而产生的结果.“而”可译为“就”“于是”“才”或不译.例如:
①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
③林木茂而斧斤至焉.(《荀子·劝学》)
④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报任安书》)
例句①②③句,每一句“而”前所叙述的人、事、物是产生后一句结果的条件.因而“而”可译为“于是”“就”.例句④⑤句“而”前的动作,既是后一动作产生的条件,又是先发生的动作,因而有一种先后的时间关系,可译为“接着”.例⑥句“而”前所叙述的人事,是后一句结果产生的条件,且这条件是唯一的条件,因此“而”可译为“才”.例⑦⑧两句“而”前所叙述的事,其实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半截话,必须有后面这句话才算完整,这种情况,“而”常常可不译.
(2)表修饰关系(或称为偏正关系).这种关系前后两句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前者修饰、限制后面动作的情态,“而”可不译.其二,前者修饰、限制后面这一动作凭借的工具,“而”可不译.其三,“而”前的情况修饰、限制后面这一动作的情态,可直接译为“地”.例如:
①久而不去.(《卖油翁》)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③顺流而行,至于北海.(《秋水》)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⑤窥镜而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⑧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⑨一丝而累,以至于寸.(《乐羊子妻》)
例句①②③句的“久”“面山”“顺流”分别修饰“而”后面的动词“去”“居”“行”,表示这些动作的情态,“而”可不译.④⑤⑥句中“夜缒”“窥镜”“登高”分别修饰、限制“而”后面的动词“出”“视”“招”所凭借的工具,“而”可不译.⑦⑧⑨句中的“徐”“终日”“一丝”分别修饰、限制“而”后面的动词“察”“思”“累”的情形,这种情况,“而”可译为“地”.
总的说来,表达顺承关系的“而”,其作用是承接前后两句的意思,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或者前者叙述的事只完成一半,后句承接前者把事情补充完整.表修饰关系的“而”,前者修饰、限制后者,前者为偏,作修饰语,后者为正,作中心语.
①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
③林木茂而斧斤至焉.(《荀子·劝学》)
④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报任安书》)
例句①②③句,每一句“而”前所叙述的人、事、物是产生后一句结果的条件.因而“而”可译为“于是”“就”.例句④⑤句“而”前的动作,既是后一动作产生的条件,又是先发生的动作,因而有一种先后的时间关系,可译为“接着”.例⑥句“而”前所叙述的人事,是后一句结果产生的条件,且这条件是唯一的条件,因此“而”可译为“才”.例⑦⑧两句“而”前所叙述的事,其实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半截话,必须有后面这句话才算完整,这种情况,“而”常常可不译.
(2)表修饰关系(或称为偏正关系).这种关系前后两句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前者修饰、限制后面动作的情态,“而”可不译.其二,前者修饰、限制后面这一动作凭借的工具,“而”可不译.其三,“而”前的情况修饰、限制后面这一动作的情态,可直接译为“地”.例如:
①久而不去.(《卖油翁》)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③顺流而行,至于北海.(《秋水》)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⑤窥镜而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⑧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⑨一丝而累,以至于寸.(《乐羊子妻》)
例句①②③句的“久”“面山”“顺流”分别修饰“而”后面的动词“去”“居”“行”,表示这些动作的情态,“而”可不译.④⑤⑥句中“夜缒”“窥镜”“登高”分别修饰、限制“而”后面的动词“出”“视”“招”所凭借的工具,“而”可不译.⑦⑧⑨句中的“徐”“终日”“一丝”分别修饰、限制“而”后面的动词“察”“思”“累”的情形,这种情况,“而”可译为“地”.
总的说来,表达顺承关系的“而”,其作用是承接前后两句的意思,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或者前者叙述的事只完成一半,后句承接前者把事情补充完整.表修饰关系的“而”,前者修饰、限制后者,前者为偏,作修饰语,后者为正,作中心语.
看了 求“而”的顺承与修饰用法,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几个句子在时态和意思上有什么不同?sheisgoneshehasgoneshewasgone(可能 2020-03-30 …
Iamfeelingsad正确吗?(有些资料说“表示是状态和感觉是只能用一般现在时,而不用现在进行 2020-04-08 …
是指在进行选举的时候的具体步骤还是其他的什么意思?能不能最好给我一个例子,最好是大队部或者团委啊什 2020-04-25 …
作者在说理时,没有举例,你能为下面的说法举出实例吗?(名言、名著均可)(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2020-05-15 …
青春让每个人都开一次花的意思青春让每个人都开一次花,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 2020-05-16 …
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举例不正确的是催化作用——酶运输作用——胰蛋白酶调节作用——胰岛素防御作用—— 2020-06-0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 2020-06-23 …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当时社会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天下为公,选举于能”的 2020-07-01 …
“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选官标准,这说明当时选 2020-07-08 …
将冰块放在火上烤冰块融化,这时能的转化还是转移?为什么? 20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