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书边事张乔①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1)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1)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人选一个分析即可.无论选择哪一个,答题时都要将两个字进行比较.选用“倚”,突出人的安闲,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意境;选用“守”突出人物形象.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前三联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答案:
(1)答案一:“倚”字更好.(1分)“倚”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2分)
答案二:“守”字更好.(1分)“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2分)
(2)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赏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诗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这里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中的“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春风对青冢”,把王昭君和亲的事迹与当前边关的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梁州(当指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这说明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荡气回肠,韵味无穷.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前三联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答案:
(1)答案一:“倚”字更好.(1分)“倚”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2分)
答案二:“守”字更好.(1分)“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2分)
(2)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赏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诗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这里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中的“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春风对青冢”,把王昭君和亲的事迹与当前边关的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梁州(当指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这说明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荡气回肠,韵味无穷.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感弄猴人赐朱绂注(唐)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2020-05-16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 2020-06-23 …
英语翻译电阻是常用的基本原件,测量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将研究检流计的内阻测量方法及其研究在不添加新的 2020-06-27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 2020-07-03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 2020-07-11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 2020-11-28 …
英语翻译大历(注:唐代宗年号)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注:赋税的名目)之类者,既并 2020-11-28 …
“映日帆多宝船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唐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 2020-12-05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没蕃①故人张籍前年戍月支②,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