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天姿刘醒龙①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②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

题目详情
天姿
刘醒龙
    ①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②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③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④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高挑峰峦。
    ⑤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一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⑥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⑦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⑧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⑨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
    ⑩红叶一片,唯写天姿!
(201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1)从全文看,首段两句话主要有什么作用?
(2)赏析第五自然段文字的艺术特点。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天姿”的。
(4)下面对文章的有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篇散文以“天姿”为题,刻意甩掉城市的喧嚣,选择了“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的乡村,并将描写的笔触伸向深秋的大别山区普通的红叶。
B.第四段描写了“清风缕缕”和“青山座座”,尽管“参天大树”“落叶”等暗合文章主题,但笔墨的重点则不在此,而在于渲染氛围和营造意境。
C.第七段描写的“红叶”形象近乎于“冷美人”,非常“矜持”,“欢乐再多”也不会“特殊热烈”,从而揭示了“红叶”不为外界所左右的独特性格。
D.文章最后点明“天姿”,不但呼应文题,而且表达了对“红叶”的高度赞美,定格了作品的情感品位,同时使得前面的多次抒情也显得自然而由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表明所写的景物特点,第二句为文章张本,奠定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基本能力.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理解本段的艺术特点,主要是要理解本段运用的修辞,表现景物的特点,本段运用比喻、反问、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红叶特质.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明确该句的含义,结合文章进行解释,然后联系实际作相应的探究.注意结合实际做到言之成理,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红叶高擎于天”“坚忍不拔”“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等重点语句.
(4)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C.“不为外界所左右的独特性格”,理解不正确,此处展示的是一种个性特征,表明一种态度.故选C.

参考答案:(1)前一句框定了文章描写的多是深秋景物,后一句则表明笔触和定格于秋天的“红叶”.
(2)运用比喻、反问、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午觉枫红”“刺毛粟红”等多种“艳丽到极致”的红叶来比照、烘托到处都是的“乌桕红叶”,并将“那样的红叶”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品质,不但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红叶”的美丽,而且大大丰富了“红叶”的意蕴.
(3)作者并没有急匆匆地告诉读者“天姿”--红叶之美,手段点明之后,接下去的第二段至第四段,似乎并没有正面描写“红叶”,而到了第五段便展开了浓墨重彩的尽情描写,将“天姿”的美丽展现给读者;此后的第六、七、八段,又从不同侧面表现“红叶”的灿烂、踏实、情怀和重现等特质;最后以远近镜头的拉动,将大别山的“掌心红痣”定格,并誉为“天姿”.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