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题目详情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儒学始创于孔孟,又不断演进变化,是一个流动的体系.汉代“独尊儒术”之前,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就是在儒家取得“独尊”的正统地位以后,非“正统”的异端思想和杂学、宗教,仍有相当的势力,并常常造成同儒学分庭抗礼的态势.儒家学说自身在演进变化中,也不断分化出来一些“异端”.
春秋时,孔子讲“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我、克制个人欲望,遵守周文王、武王以来的礼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提出“性善”说,认为来自“天命”的人的本性是善的,仁义礼智为人心所固有,如果陷溺于物欲,则“失其本心”、“放其良心”,人就不善了.在孔孟当时,提倡“克己复礼”、提倡“求其放心”(寻回失去的仁义礼智之心),应是针对古代社会、家庭、婚姻的混乱无序状态而发,有其合理性和正面意义;但很显然,他们规范“君臣父子夫妇”关系的“礼”,是限制人的个人需求和个性发展的.
到了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者将儒学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空前强大的专制主义制度.“礼乐”之类,即成为强大的专制国家教化百姓、敦睦人伦的工具.汉儒们标榜“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之说,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系统的“礼”文化理论和繁琐的礼仪制度.本来,孔孟讲“君臣父子”的关系,虽然说是从属的、依附的关系,但对君与臣、父与子双方都有责任要求,即不仅要求“臣忠”、“子孝”,同时也要求“君仁”、“父慈”.所以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彼此无关的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按孔孟的这些说法,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应当是以君主的仁德为前提的.而汉儒的“纲常礼教”,精神主旨是确立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绝对统治,要求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绝对服从.从“人”的角度讲,这“纲常礼教”即是要强化人的支配关系、依附关系和等级关系,泯灭人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的独立性.它不仅有力地维护宗法的、专制主义的社会结构,而且造成中国国民相当普遍的克己、顺服和愚忠的心理性格.
看了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学地位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