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完成赏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2)阅读全词,赏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2)阅读全词,赏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作答本题,先描绘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二是分析景的作用,注意景的特点和情的关系,诗歌中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仰”)
(2)本题的作答难度不大,注释中已经给出了暗示“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再结合诗人的实际情况,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诗句中的“鸿雁”“鹧鸪”等意象,注意“落花”在文中的比喻义.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在多云转晴的春日里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2分)目的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仰”)(3分)
(2)“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2分)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对故友的思念;(2分)将落花比知己,暗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分)
参考译文: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蕴的“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就耐人寻味了.唐代皎然《诗式》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这句则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三、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全词仅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则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在苏轼笔下,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且于情语中也往往见景物.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手法.
(2)本题的作答难度不大,注释中已经给出了暗示“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再结合诗人的实际情况,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诗句中的“鸿雁”“鹧鸪”等意象,注意“落花”在文中的比喻义.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在多云转晴的春日里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2分)目的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仰”)(3分)
(2)“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2分)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对故友的思念;(2分)将落花比知己,暗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分)
参考译文: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蕴的“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就耐人寻味了.唐代皎然《诗式》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这句则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三、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全词仅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则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在苏轼笔下,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且于情语中也往往见景物.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手法.
看了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完成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防写 2020-07-07 …
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0-07-07 …
在宽阔的南海上,有四个群岛,东沙,南沙和中沙.它们就是自古以来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美丽富挠的西沙群 2020-07-11 …
在宽阔的南海上,有四个群岛,东沙,南沙和中沙.它们就是自古以来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美丽富挠的西沙群 2020-07-11 …
修改病句:(两个错标点、四处语病、两个错别字)在宽阔的南海上,有四个群岛,东沙,南沙和中沙.它们就在 2020-11-07 …
我国的首都和湖南省的省会分别是()A.北京长沙B.长沙北京C.长沙南京D.南京长沙 2020-11-12 …
2011年重庆卷语病题第(2)句是否有语病.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 2020-11-26 …
(2013•吴中区二模)近日,海南省获准在西沙南沙建码头开发旅游和渔业.虽然西沙南沙的有些岛屿上没有 2020-12-16 …
2009年3月16日,我国最大的渔政311船从海南三亚出发,于次日抵达西沙群岛中的最大岛屿永兴岛,此 2020-12-26 …
(2009•南通)请将下列传染病种类与人类常见的传染病用直线连接起来.呼吸道传染病沙眼消化道传染病流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