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回答17——20题(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题目详情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回答17——20题(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年 九十             

(2)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汝心之固, 不可彻                 

(4)河曲智叟 以应             

18、翻译。(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9、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分)

20、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7.(1)将近(2)苦于(3)顽固(4)同“无”,没有(2分)

18.(1)“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4分)

19.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       语言、动作

20.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4分)


看了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南方地窄人稠,一夫所耕不过十亩,多则二十亩,力聚而功专,故所获甚厚。北方土地辽阔,农民惟图广种,  2020-05-16 …

某胶体加硫酸镁或氯化钙溶液易发生凝聚,而加食盐水或硫酸钠荣也不易发生凝聚那么加氯化钡溶液或请氧化铁  2020-05-23 …

一篇古文九头争食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  2020-06-27 …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古文  2020-06-28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  2020-06-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40题。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伙  2020-11-25 …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的具体意思.简单一点什么是实际光线..怎么汇聚成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  2020-11-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伙  2021-01-01 …

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东汉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