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宏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19.“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0.请简要概括作者少年、壮年、晚年听雨的不同的心情。

21.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9.(3分)水天辽阔、乌云低垂,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凌冽的秋风中悲鸣,描绘了一幅苍茫凄凉的画面。

20.(3分)少年:欢乐;中年,客愁;晚年,无奈、无望(无情)

21.词人从“听雨”的独特视角出发,以时间(情感变化)为序,通过时空的转换,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情感渗透、融汇其中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结情)采用了衬托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快反衬第二、三个画面的孤独飘零、孤冷凄凉;第二个画面映衬第三个画面。虚实结合。(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考查诗歌的意境。首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然后结合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最后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特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渲染了凄凉氛围。云低天暗,一只失群的大雁在西风中哀鸣。词人也像这只孤独的大雁一般,遭逢着凄风苦雨,一时之间竟不知身归何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题思路: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2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少年、壮年、晚年听雨的不同的心情”。先到诗歌中找到少年、壮年、晚年这三个时段,然后再依据所写的内容概括心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时代青春烂漫、无忧无虑,风流倜傥的年轻词人在充满欢歌笑语的歌楼上听雨,此时楼外雨声潺潺,楼内红烛帐暖,他心中自是惬意无比。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树叶颇有“疏雨滴梧桐”之韵致,节奏轻快舒缓,完全成为词人欢快生活的音乐伴奏。“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欢乐的少年生活却是如此短暂,词人转眼步入了颠沛流离的壮年时期。他不得不为了全家的生存、为了个人的前程到处奔波,成为浪迹天涯的游子。站在一叶漂泊的小舟中,面对着浩淼无际的江面,词人又听雨声,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声依旧,然而景随情迁,“此雨”已非“彼雨”,词人亦非当年潇洒少年。云低天暗,一只失群的大雁在西风中哀鸣。词人也像这只孤独的大雁一般,遭逢着凄风苦雨,一时之间竟不知身归何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僧庐”即僧房,是词人此时听雨的地点。“鬓已星星也”则点明词人现在已是头发斑白的年纪。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之后,反而一切都归于平静。无论是年少时的追欢买笑,还是中年时期的漂泊劳碌,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僧庐下听雨的词人,似乎已悟到禅家万事皆空之境界。此种心境,再听雨声,反而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所以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概括作者少年、壮年、晚年听雨的不同的心情”,可见应把诗歌分成三个部分,然后再找具体的表现,最后进行概括即可。

2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从题干所问可以看出,并没有特别指向哪个方面,可见应综合考虑。蒋捷这首词借少年、中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浓缩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共同体味。因此雨在本词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义。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永无变化。词人将不变之雨声与自己不断变化之境遇、感触作鲜明对照,以雨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情感变化。恰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词人移情之物,成为他不同人生阶段感情变化之重要见证。最重要的是雨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被词人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成为人世间的凄风苦雨。正是这人间风雨使词人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一个流离四方的游子,最后变成一万事皆休、看破一切的头发斑白的老者。词人还非常善于运用一些精确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如少年时期的“歌楼”与“红烛”“罗帐”构成一个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壮年时的“客舟”与“断雁”“西风”一对应,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词人老年时寓居“僧庐”则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响,达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