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他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②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③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④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⑤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
⑥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民众,民众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 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而保天下则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D. 顾炎武、梁启超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虽然两人具体所指不一样,但都认为在国家危难时,每个人都应担起振兴国家的责任。
(2)下列对④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顾炎武、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源自孟子,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
B. 孟子认为,人处宽广的天地间,要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拥有天下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情怀。
C. 孟子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君轻民贵”强调了民众的重要地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发挥民众的作用与之相契合。
D.“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这是一种主人意识。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的人人做天下的主人是一致的。
(3)根据⑤-⑥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虽然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但毕竟受历史时代的限制,没有将“天下”“有责”拓展至整个世界、关切人类命运的高远境界。
B. 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赋予“天下兴亡”以新的意义和内涵。“天下”不应只是自己的国家,应指全世界;“兴亡”不应只是国家的兴衰,而应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
C. “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做依天下之道而行的“天民”。
D. 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他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②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③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④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⑤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
⑥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民众,民众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 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而保天下则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D. 顾炎武、梁启超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虽然两人具体所指不一样,但都认为在国家危难时,每个人都应担起振兴国家的责任。
(2)下列对④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顾炎武、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源自孟子,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
B. 孟子认为,人处宽广的天地间,要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拥有天下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情怀。
C. 孟子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君轻民贵”强调了民众的重要地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发挥民众的作用与之相契合。
D.“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这是一种主人意识。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的人人做天下的主人是一致的。
(3)根据⑤-⑥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虽然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但毕竟受历史时代的限制,没有将“天下”“有责”拓展至整个世界、关切人类命运的高远境界。
B. 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赋予“天下兴亡”以新的意义和内涵。“天下”不应只是自己的国家,应指全世界;“兴亡”不应只是国家的兴衰,而应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
C. “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做依天下之道而行的“天民”。
D. 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项,“但都认为在国家危难时,每个人都应担起振兴国家的责任.”错误.顾炎武讲的是 “在天下危难时,每个人都应担起振兴天下的责任.”梁启超讲的是“在国家危难时,知识分子应担起振兴国家的责任”.两人是有区别的.故选D.
(2)A项,曲解文意,与文章内容不符.“这一观念源自孟子”错,原文第四节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故选A.
(3)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节是“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只是接近而已,与“天民”有区别.故选C.
答案:
(1)D
(2)A
(3)C
(2)A项,曲解文意,与文章内容不符.“这一观念源自孟子”错,原文第四节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故选A.
(3)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节是“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只是接近而已,与“天民”有区别.故选C.
答案:
(1)D
(2)A
(3)C
看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pascal括号匹配描述 给定一个算术表达式,检查其中的圆括号是否配对,给出适当信 2020-05-16 …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估)修通之前,是广东 2020-05-17 …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 2020-05-17 …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 2020-05-17 …
阿司匹林下述反应有一项是错的()A.解热作用B.减少症组织PG生成C.中毒剂量呼吸兴奋D.减少出血倾 2020-06-07 …
一匹马通过不计质量的绳子拉着货车从甲地到乙地,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的冲量大 2020-12-18 …
一匹马通过不计质量的绳子拉着货车从甲地到乙地,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的冲量大 2020-12-18 …
下列是布匹的自述,其中包含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由纤维加工形成的B.我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加工成各种款 2021-01-13 …
(2008•抚州)下列是布匹的自述,其中包含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由纤维加工形成的B.我可以根据你 2021-01-13 …
英语翻译”请听我从头开始复述这个故事“这句话在我高考英语口语复述故事的时候可能有用,因为我试过一次在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