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及门而贽 贽: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又辱之 辱: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 徘徊:_________________
(4)敕学者去浮华 敕: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3.结合全文,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1.
分 析: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B项曲解文意。本文作者通过对比,表明自己对时文的不同看法,认为写文章应学习古人,去除浮薄的文字,而不是因为自己写时文遭毁誉而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本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出答案。第四段作者说“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结合第三段来看,即“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那么,“其前”指的是作者及第之前,文章“浮巧”“顺时”;“其后”指的是作者“及得第已来” 文章“庶几有立”。在作者看来,浮巧的显然不是写文章的正途,不可学;可是自成一家的文章又会获罪,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能学习。那么学习什么样的文章呢?作者指出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应学习古人。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分 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蒙”,承蒙;“所为”,所写的。(2)“穿蠹”,穿凿;“经传”,经书传文;“浮薄”,漂浮浅薄的文字。(3) “困”,困厄 “为”,被。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翻译】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文集(送给我),先写书信给我,后来又带着见面礼来到我家。田秀才从西来,承蒙您给我来信;那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收到您的来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当时我没空回复您,(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给我书信;再次来信我(依然)没有回复,您更加应该与我断绝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给我来信。这样的殷勤真是太过了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学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吧。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被举荐到相关部门(任职)。学习写作诗赋,用来准备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我从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研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我)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盲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悦时人,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那样自成一家之言。但是相关部门却过高抬举采用,常常以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读书人的前面。等到中进士以来,我自己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不值得与有司的举荐和长者的知遇相称,于是彻底改变写作风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但是(我)言语一出就罪行来到,学业有成却身心受辱,写作时文就能获誉,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祸,这是明摆着的结果。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资质一般但勉强去写它,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凭借它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您年轻气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敕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的风采了。先辈您去学习它,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像我,那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些话不能相信。”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承蒙您的书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您明察。
有关《孙权劝学》的 但当狩猎的当和门当户对的当各是什么意思自以为大有所益的益和多多益善的益各是什么 2020-05-14 …
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 2020-05-16 …
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宁藏拙 2020-06-21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含意是A.要抗日必须先联合国内各党派B.要 2020-07-01 …
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在“庐山云雾”背后的昙花,才真正了解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2020-07-03 …
一个人生要经历多少段感觉纠结?为什么总是事后才明白很多事情,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知道得失由 2020-07-07 …
下列各句中成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 2020-07-11 …
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尊严。这说明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同的B.先有权利然后才能履 2020-07-12 …
为什么人总得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会明白一些道理,才会被说成长大了?真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总在错过一些人 2020-11-16 …
以下各句中均有成语使用错误,请简要分析。1、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2、在家里,爸爸做事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