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人至察则无徙?人至察则无徒?记得以前刚读书时应该是“徙”,现在变成了“徒”.到底是哪个啊?出自哪里?记得以前刚读书时应该是“徙”,现在变成了“徒”.到底是哪个啊?出自哪里?要原文,

题目详情
人至察则无徙?人至察则无徒?记得以前刚读书时应该是“徙”,现在变成了“徒”.到底是哪个啊?出自哪里?
记得以前刚读书时应该是“徙”,现在变成了“徒”.到底是哪个啊?出自哪里?要原文,不需要后人自己理解加上去的那种,加上去肯定会变味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另一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