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学生何番传韩愈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学生何番传
韩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选自《韩愈集》)【注】①选纪:计算;②朱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反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
B.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
C.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
D.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文中助教和博士是太学的教师,司业和祭酒地位近似于现代的副校长和校长。
B.我国古代朝廷设有六部官署,礼部是其中之一,主要掌管典礼、科举、教育等事务。
C.“六馆”是国子监的别称,按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D.“会阳先生出道州”,句中“出”意即“出京”,指京城官员被贬斥到地方成为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篇传记写了太学生何蕃的事迹与遭遇,反映了唐朝中期极端腐败的政治,导致大量贤才得不到重用而被埋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惋惜之情。
B.何蕃刚入太学时,每年回家一次,因其父母劝阻,他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但还是遭到父母劝阻,以至他五年没回家了。
C.欧阳詹在评价何蕃为人时,对何蕃的仁爱给予了高度肯定,而对何蕃的勇敢品质的略带怀疑,不是很肯定。
D.本文着力表现何蕃学识渊博、纯孝、仁勇等优秀品质,这和韩愈一贯推崇儒家思想、倡导儒学的行为是一致的。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诸生”为名词,作“不为”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D;“惠之大小”的意思是“恩惠无论大小”,“大小”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句子翻译为: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别人对他的恩惠无论大小,一定尽全力去报答,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仁爱吧!
(2)D   对“出”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出”是“出任”的意思.
(3)C   “而对何蕃的勇敢品质的略带怀疑,不是很肯定”错,根据原文“或者曰:‘…吾不知其勇也.’”可知,“对何蕃的勇敢品质的略带怀疑,不是很肯定”是“有的人”,不是“欧阳詹”.
(4)①揖:拜别;止:阻止.句子翻译为:(何蕃)与各位书生行礼告别,他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书生们劝阻不了,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
②是故:因此;诸:兼词,“之于”的合音;遐:远.句子翻译为:因此,何蕃的仁义,在他心中满溢,在太学中施行,仁义之事积累得多,而传播到的地方却还不远啊!

答案:
(1)B
(2)D
(3)C
(4)①(何蕃)与各位书生行礼告别,他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书生们劝阻不了,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
②因此,何蕃的仁义,在他心中满溢,在太学中施行,仁义之事积累得多,而传播到的地方却还不远啊!

参考译文: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考(被推举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称为“举进士”),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众多太学生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相提并论,共同向助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又把情况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司业、祭酒编写何蕃的众多品行中显著昭彰的事情几十件,把它们上报给礼部,想借此让天子知道.京师的太学生们因为荐举何蕃而上书写文章的人,无法选出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非常多,但无人在礼部当官;在礼部为官的,大多与何蕃不合.何蕃因此不被录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之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制自己(的心情).一日,行礼告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诸生不能劝阻,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
        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别人对他的恩惠无论大小,一定尽全力去报答,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仁爱吧!(但是)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即弱不禁风),相貌不能承受他的内心(即相貌平平,无法反映他内心的坚毅),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欧阳詹说:“朱沈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朱眦作乱,这不是他的勇敢吗?”
    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广及众人.这就好像水成为了湖泽,没有成为河流啊!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气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水气都会上升,这样那么即使处于低处的湖沼也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气上升的时机吧!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我因此写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蕃的事迹被埋没.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