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清平乐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答题时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分析特点.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心留人”等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给人浓厚的生活气息.
(2)本题赏析诗歌的情感,答题时抓住诗歌中能够体现情感的句子分析.“朱颜老”“白发添”“浑过了”这些词语写时间流逝,人生易老;“闲”,悠闲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答案:
(1)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心留人”等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答出语言风格特点2分,结合语句、词语分析成理2分)
(2)①“朱颜老”“白发添”“浑过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②通过“地迥无尘”“一片闲云”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赏析:
上阕四句慨叹流光倏忽即逝,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第一二出句语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然第三四句对这艺术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它以“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想见诗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销魂的经历.“浑过了”这一“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谓,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怅惆之情作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真可谓以一当十,又能体现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与风格.“留得桑榆残照”与“白发添多少”又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对应.《后汉书•冯异传》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一向为晚年的代称.诗人这里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尤其与“桃李春风”对比,更显出桑榆之年的苍凉凄恻.
白朴早年身居北国,曾受教于大诗人元好问家中.元朝统一后徒居金陵,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翰墨之中.此词下阕首句“江南地回无尘”即指诗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红尘”的隐逸生涯.“地回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诗人不说“人回”而说“地回”暗喻其徒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诗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白朴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飘逸于天际的“闲云”.此句很可能是从李白“孤立独去闲”句脱化而来,但由于主体对象的转移,而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诗人留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的是短暂的,与千万年青青的山峦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船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之中.诗人不仅以社会人生为背景,透视人生的价值与应有的归宿;而且以宇宙万物为参照,估量生命本体的存在--不过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这大概就是这首小词令人回味咀嚼不已的主要原因.
(2)本题赏析诗歌的情感,答题时抓住诗歌中能够体现情感的句子分析.“朱颜老”“白发添”“浑过了”这些词语写时间流逝,人生易老;“闲”,悠闲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答案:
(1)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心留人”等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答出语言风格特点2分,结合语句、词语分析成理2分)
(2)①“朱颜老”“白发添”“浑过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②通过“地迥无尘”“一片闲云”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赏析:
上阕四句慨叹流光倏忽即逝,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第一二出句语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然第三四句对这艺术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它以“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想见诗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销魂的经历.“浑过了”这一“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谓,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怅惆之情作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真可谓以一当十,又能体现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与风格.“留得桑榆残照”与“白发添多少”又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对应.《后汉书•冯异传》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一向为晚年的代称.诗人这里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尤其与“桃李春风”对比,更显出桑榆之年的苍凉凄恻.
白朴早年身居北国,曾受教于大诗人元好问家中.元朝统一后徒居金陵,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翰墨之中.此词下阕首句“江南地回无尘”即指诗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红尘”的隐逸生涯.“地回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诗人不说“人回”而说“地回”暗喻其徒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诗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白朴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飘逸于天际的“闲云”.此句很可能是从李白“孤立独去闲”句脱化而来,但由于主体对象的转移,而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诗人留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的是短暂的,与千万年青青的山峦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船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之中.诗人不仅以社会人生为背景,透视人生的价值与应有的归宿;而且以宇宙万物为参照,估量生命本体的存在--不过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这大概就是这首小词令人回味咀嚼不已的主要原因.
看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闽南语发音闽南语中没有〔f〕音,那么这个音的音节怎么读呢?如fang(放,芳),fen(分),fa 2020-04-08 …
南京三中2011语文期末模拟卷,图文转换某班有66名学生,下表是一次早读情况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类 2020-05-13 …
用成语写出(江西).例:风卷残(云)(南)柯一梦写一个江西的.. 2020-05-14 …
综合性语文学习。材料一:“重读南京寻访团”是一群热爱南京的80、90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起初,他 2020-05-17 …
汉语拼音中w的读音问题我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人,在我们这里土生土长的人,用普通话读汉语拼音中的w都 2020-06-11 …
麻烦闽南的朋友讲一下:数字12345678910的闽南语读音还有百千万亿分别又是什么读音 2020-07-2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传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 2020-07-28 …
桥之在列举江南乡间石桥时提到了“晓风残月”的景致,“晓风残月”一语出自哪里 2020-12-01 …
英语翻译许谦《元史·列传七十六》士为之学,若五味之所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于书无不读,穷探精微 2020-12-12 …
描写残花、残月的语句,尽量优美。注意:是“残”花“残”月.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