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李之仪(宋)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李之仪(宋)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注】:底,何,什么
(1)词的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与前两句写景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分析。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简要阐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重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重点细致把握诗歌的主旨思路,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本诗上阕最后两句给作者一种感慨之情,与前面形成对照,突出表现出诗人的人生感慨.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态度及情感特点.本诗通过借用一些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实际上通过陶渊明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安身守命,无心官场,把当涂当作故乡,乐得安闲的志趣和心态.

答案:
(1)①上阕最后两句意思是,历来所谓的好地方都会输给闲散之地,足以让人感叹的是人生有什么可忙的呢?(2分)②前两句写江面没有一点风,看不到江水的波翻浪涌;天空和水面都是那么清静,共同呈现着澄澈的光色.(2分)③诗人正是因为被眼前静美的风光所陶醉,所以才有后面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感叹,(2分)
(2)词的下阕作者首先表达了已无心官场,对名利也已看淡,宁愿过这种清贫但无须劳心费神的生活的情感.(2分)②其次表达了只要能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闲适的乐趣,不一定非要寻到“桃花源”那样的地方,人生到处都有“桃花源”,到处都是“故乡”的感受.(2分) ③主要是运用典故来表达的.(1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译文:
当下没有一点风,看不到江水的波翻浪涌;天空和水面都是那么清静,共同呈现着澄澈的光色..--心和名利远了,个中的趣味反倒会让人咀嚼不尽,要知道有粗布麻衣也比没有衣裳强啊.从现在开始知道了归隐田园的乐趣,又何必要把“桃花源”当作是故乡呢?

鉴赏:
李之仪一生身处北宋新旧党争时期,官场失意.崇宁元年(1102年),因之前曾为老师范纯仁拟遗表、作行状,被蔡京拿住了把柄,认为他整理的遗表中有反对新法之语,而将其下狱.幸得妻子胡文柔极力申诉,李之仪才免除死罪,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虽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但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为缘,自名“姑溪居士”.这首《鹧鸪天》词就作于这一时期.词中表达了诗人安身守命,无心官场,把当涂当作故乡,乐得安闲的志趣和心态.下面就逐句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这两句词是描写诗人眼前姑溪河风光的.当下没有一点风,看不到江水的波翻浪涌;天空和水面都是那么清静,共同呈现着澄澈的光色.
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诗人被眼前的风光所陶醉,不由发出了感叹.历来所谓的好地方都会输给闲散之地,这眼前的风物足以让人感叹人生有什么可忙的呢?由来:历来.堪:足以.底:何,什么.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心和名利远了,个中的趣味反倒会让人咀嚼不尽,要知道有粗布麻衣也比没有衣裳强啊.这几句词是诗人自述心志的,他已无心官场,对名利也已看淡,宁愿过这种清贫但无须劳心费神的生活.其中“心既远”是用典,语出陶渊明《饮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暗含了诗人眼下的生活就是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践.
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从现在开始知道了归隐田园的乐趣,又何必要把“桃花源”当作是故乡呢?“桃源”是“桃花源”的省称,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之地.后来,“桃花源”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精神故乡”.李之仪的词句“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意思是要说明,“归田乐”才是关键,只要认识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争名逐利,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闲适的乐趣,不一定非要寻到“桃花源”那样的地方,人生到处都有“桃花源”,到处都是“故乡”.李之仪本是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却没有再回到故乡,最终老死于太平州.
引用“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这两句诗时,须照顾到“归田”的旨趣,它象征着由热衷转淡泊,由奔忙转闲散、由约束转自由,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并不一定真的“归田”了才能用.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