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作文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

题目详情

作文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审题:

㈠分析材料,把握要素特点,明确材料含义。

人说“黄金有价瓷器无价”,珍贵的瓷器,给人们的感觉是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等。总而言之,给人美丽、高贵、典雅的印象。而破布、废纸,破烂不堪,看起来毫无价值,两者似乎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放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不般配、不和谐。但实际上,在运输过程中,将瓷器用破布、废纸包裹起来,能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保护瓷器免遭破损,在这里,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的破布废纸却派上了大用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自身潜藏的价值。

归纳要素特点:

瓷器: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美丽、高贵、典雅

破布废纸: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低贱、卑微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要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弄清关键词的喻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把握材料。

瓷器:指现实或理想中美好的人与事。

破布废纸:指低贱卑微看似无用、累赘,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实则不可或缺,为人生社会保驾护航,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的人或者事物、品质。

分析到这一步,我们明白材料意在告诫我们:不可短视:人生不能忽视、抛弃像破布、废纸这样的品质能力。 社会不能忽视抛弃这样的群体、传统。

㈡多方面提炼二元关系:

提炼二元关系要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两个要素具有鲜明对比的特点入手:1、高贵与低贱(卑微)高贵离不开低贱(卑微)

从要素的表象与本质入手:1、无用与有用  2、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3、看似累赘与至关重要(身价不菲与一文不值)

因材料要素具有比喻意义,因此,在深刻理解二者特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似联想:

有同学直接用:瓷器与破布  正确但没有什么亮点。

相似联想:莲花与污泥(鲜花与牛粪)  鲜花与泥土   英雄与群众  雕像与底座

封面与封底(人们容易注视精美的封面,而忽视朴素的封底,需知缺乏封底的图书也是不完整的)

㈢延伸拓展,深层挖掘

繁华热闹和谐文明的城市离不开卑微、低贱像骆驼刺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平时,高傲的都市人看不起农民工,认为他们脏、乱、杂,在他们眼里农民工是素质低的群体。甚至认为是城市的不安全因素,把他们当贼看,“防火防盗防民工”。但是等到逢年过节,农民工回家团圆,缺少了他们,城市一夜间变了样,许多人处处感到不便,城市不再洁净,不再方便,这时,他们才想起民工的好处。

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残废人。在有些人,甚至在一些亲人眼里,他们是家庭的累赘、是社会的包袱。在家庭、在社会遭受歧视、受到冷遇,认为他们有碍市容。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方便,提供就业、挖掘潜能的机会。公共场所缺少关爱残废人的设施,随便占用盲道,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因而有外国友人在访问上海时,很惊讶地问:“你们的残疾人呢?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我们国家,残疾人上班很正常,为残疾人提供设施也随时可见。要知道,没有残疾人的社会也是不完整的。”如果抛弃像破布废纸那样的残疾人,那么社会也不会是健康、和谐的,就像破损残缺的花瓶。

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受不良风气影响,一些人在价值观上存在误区。他们一味追求物质效益,追名逐利,而把质量、信誉、品质等视为破布扔掉,弃如敝屣。认为守信、重诺,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等优良品质已经过时,弄虚作假,结果在商场激烈竞争这条高速路上,因缺少美德保驾护航,而车毁人亡。他们所追逐的花瓶一夜间也摔得粉碎。诸如冠生园的陈年月饼等质量监督报告曝光一事。一些知名品牌、百年老店、明星代言,不珍惜自身声誉,只看金钱,不看实效,结果毁了声誉,砸了牌子,很多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像科技领域的黄禹锡,体育领域的田亮。

相反,一些大师,巨匠之所以能够登上巅峰,创造辉煌,令世人景仰,恐怕不仅是由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悟性,更是由于一些良好的品质,一些看似无关的修养在支撑在辅助他们,象居里夫人谦逊的品质,爱因斯坦在音乐(小提琴)方面的造诣。

一位学习化学的研究生对许多专业方面的东西不甚了解,求教导师应读何书,教授推荐给他《孟子》。在常人眼里,两者差之千里,《孟子》于化学,可谓“无用”,但是,我们主人公多年之后,悟通此理:《孟子》的确不会帮你设计实验,可书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难道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吗?当我们用功利化的眼光判定有用与无用时,其实不自觉地堕入了目光短浅的小境界。

解析:

看了 作文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