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和谐的哲学本义及文化共存如果要参照以中国的历史实践来认识孔子的学说,可一言以蔽之:和而以谐。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所称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谐的哲学本义及文化共存
如果要参照以中国的历史实践来认识孔子的学说,可一言以蔽之:和而以谐。
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所称道的所谓“和谐”,其哲学本义就是“中和变通后的相谐于律”。这个变通即化机,指事物在矛盾冲突中的相互吸纳、转化的契机。它既具有一分为二的必然性,又具有合二而一的可能性。正是在这一以贯之的分分合合中,不断促使了事物向更高层次的螺旋式发展。老子的“一道生万物”,易经的“执中而尚和”,孔子的“和而不同”筹精辟论见,都是和谐在同质意义上的各种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就是老庄玄学强调怀柔善导、以静制动;而易的主张却是刚健重行、以动求静;孔子则兼而有之。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都在相反相成中,促使了事物向和谐的必然回归。
行为意义上的这种和谐,就是一种善包容异已的豁达胸怀,它使中华民族如日之升,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沐泽、和合了诸多民族兄弟与异邦朋友,使中国不断在睦邻友好、相辅而行中逐步走向了繁荣昌盛。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史实就是流落在开封的一支犹太人在中原雄阔的自然环境、豁达而善交往的民族风俗及中原人那种敢于走闯、不屈服于困危精神的影响下,自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与几千年后中东地区两个民族不顾道义、轮回仇杀的现实,形成了多么明显的对比!事物的发展再次证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持人类持久和平的根本大计。只有在社会人的意识形态上确定了其文化观念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在人的思想上产生了各尽其能、为之奉献的精神自觉之后,这个目标的实现才会成为可能。
科学地看,所谓的“和谐”,实质上也是物种共生现象在社会文化理念和人的思想、行为意识上的客观反映。生命形式的共有取决于事物双方的共存,唯共存才得以共生。而这种产生在事物内部关系上的共生现象,是事物不断进化的力量源泉。寻思着如何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有效处理不同文化形式在传承之间的微妙关系。尽可能寻找和集合不同事物间相同和相似的有效因素,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中和作用,以利最大化、最优化地建构一种全球性的、相对统一的共生文化体系,促使不同背景的事物能在自身和双方的发展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科学解决全球化文化冲突矛盾、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经途径。
当前,国际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加剧,对抗性的矛盾和宗教的原教旨主义排异问题更趋尖锐复杂化,作为传统性的评判事物的标准及处理不同关系的经验、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新情况。这就要求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的重新认识、重新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方向上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于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使时代潮流不断朝着人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13期》)
6、 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的本质含义是中和化之后的“相谐于律”。
B、和谐就是“执中而尚”,就是“和而不同”。
C、和谐就是怀柔善导、以静制动,也是刚健重行、以动求静。
D、和谐在行为意义上就是一种善于包容异己的豁达胸怀。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在人的思想上自觉产生了各尽所能、为之奉献的精神,就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保持人类持久和平的目标。
B、在开封的一些犹太人自觉融入中会民族的大家庭,其根本原因是受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的浸润。
C、“和谐”文化的产生深受物种共生现象的启发。
D、重新认识和理解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内涵,有利于准确把握在和解民族争端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于包容异己的豁达胸怀,必将使中华民族在解决日益加剧的国际的文化冲突中游刃有余,走向繁荣强盛。
B、各种文化的共存依赖于其共生与发展。
C、和谐的文化理念,有利于促使不同背景的事物能在自身和双方的发展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D、对国际文化冲突的日益加剧,对抗性的矛盾和宗教的原教旨主义排异问题的尖锐复杂化,只有用和谐文化的理念来化解,才能促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面两则公共场所的告示语,请先欣赏,探究出告示语的两个特点,并下面两则公共场所的告示语,据此为自己 2020-05-14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谈读书》选段,阅读《谈读书》选段,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 2020-06-0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 2020-06-17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2020-07-02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2020-07-14 …
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 2020-11-03 …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 2020-11-03 …
阅读《谈读书》选段,阅读《谈读书》选段,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2020-11-15 …
如图所示,每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时候,都要把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北侧正中央,他 2020-11-27 …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