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雕胡”,就是“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尾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的风格,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否吻合?请简要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时要抓住本诗的“寂寥”、“惭”、“谢”这些关键词;要了解诗歌所叙之事蕴含的情感,诗中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里面也蕴含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还要注意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表达作者对荀媪的感激之情.
答案要点: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尾联“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用典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3)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风格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风貌.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但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借宿在一位贫苦老妇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诗中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的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参考答案:
(1)夜宿农家的寂寞之情,由农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而引发的同情之心,对荀媪的盛情款待受之有愧,心怀愧疚之情.(3分)
(2)用典,把荀媪比作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表达作者对她的感激之情.(2分)
(3)这首诗是即事抒情之作,与李白表现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所不同.这首诗用写实的方法叙述了自己夜宿荀媪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真情,属于现实主义诗歌.(3分)

附:
翻译:
我夜宿在五松山下,山里没引起欢乐的事,我寂寞不已.
农民白天辛勤劳作,邻家妇女晚上舂米的声音十分凄凉.
荀媪跪身将饭端上,这盘菰米饭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
荀媪这样盛情款待,我好过意不去再三推托也不忍乱食.

赏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约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诗人已61岁,飘泊江南,穷愁潦倒,带病游宣城,借宿在铜陵五松山下荀媪家,目睹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写了这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借宿在一位贫苦老妇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诗中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的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首诗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