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的意思

题目详情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自《寄欧阳舍人书》
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作品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②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③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④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⑤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⑥,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⑦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⑧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⑨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作品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作品鉴赏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最后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读者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
5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
北宋文学家.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曾与王安石交游.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亦能诗.有《元丰类稿》.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只是整篇翻译,你找到那句应该是:(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这句
看了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2020-05-20 …

英语翻译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  2020-06-12 …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与止。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  2020-06-30 …

英语翻译夫子曰:“我观夏道,杞不足征,吾得夏时焉;我观殷道,宋不足征,吾得坤乾焉.”夫夏时,夏正书  2020-07-01 …

婆娑世界中的婆娑到底是何意?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  2020-07-29 …

“应龙乃助黄帝夺取天下之最大功臣、地府引路人乃九幽之枭雄、夸父英灵乃上古洪荒巨人氏族勇士,得其之一均  2020-11-05 …

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  2020-11-05 …

下列哪一句话是梁启超说的()A.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B.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2020-11-21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宣纸上所留的约略言之、得其仿佛的墨迹,与画家  2020-12-02 …

孟子曰:“桀纣之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