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留别王维孟浩然①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当路谁相假④?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①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①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④?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提携。
(1)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颔联中“欲”“惜”两个字的意蕴和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①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④?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提携。
(1)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颔联中“欲”“惜”两个字的意蕴和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欲”和“惜”分别体现了诗人两种不同的思想,分析时要将两个字分开分析.
(2)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结合背景和“寂寂竟何待”,客居京师的孤独寂寞;题目和“惜与故人违”,与友人分别的伤感;“朝朝空自归”“当路谁相假”,应试不第,无人提携的失;“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思念故乡,想要归隐的无奈.
答案:
(1)(5分)“欲”是“想要”的意思,“欲寻芳草去”表明了诗人归隐的思想.(2分)“惜”是“可惜”的意思,“惜与故人违”反映出诗人不忍与王维分别的感情.(2分)一个“欲”字,一个“惜”字,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充分显示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1分)
(2)(6分)①客居京师的孤独寂寞;②与友人分别的伤感;③应试不第,无人提携的失意;④思念故乡,想要归隐的无奈.(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源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2)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结合背景和“寂寂竟何待”,客居京师的孤独寂寞;题目和“惜与故人违”,与友人分别的伤感;“朝朝空自归”“当路谁相假”,应试不第,无人提携的失;“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思念故乡,想要归隐的无奈.
答案:
(1)(5分)“欲”是“想要”的意思,“欲寻芳草去”表明了诗人归隐的思想.(2分)“惜”是“可惜”的意思,“惜与故人违”反映出诗人不忍与王维分别的感情.(2分)一个“欲”字,一个“惜”字,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充分显示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1分)
(2)(6分)①客居京师的孤独寂寞;②与友人分别的伤感;③应试不第,无人提携的失意;④思念故乡,想要归隐的无奈.(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源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能帮我解释这几句古文的意思咯?少年中国说》中的:“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2020-05-13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区别 2020-06-22 …
英语翻译《刻舟求剑》《滥竽充数》《揠苗助长》的故事翻译和成语解释~不只是故事翻译,还有成语解释呢 2020-07-07 …
一个英语故事猜最后剩下几只鸟以前学过一篇英语故事是讲有一群鸟幸福地生活在森林里有一天猎人到森林里打鸟 2020-11-01 …
向明天问个好作文只要故事框架作文题向明天问个好想写的故事是原本畏惧明天的困难但后来因为受到启发而坦然 2020-11-24 …
材料一:吉米卡特守时的故事在吉米卡特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洲的专员同机外出。早晨七点 2020-11-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大水上封事岑文本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 2020-12-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大水上封事岑文本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 2020-12-21 …
镜头一:2016年度法治人物刘新宇,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讲读名著和故事,录制成音频,做成“故 2020-12-2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大水上封事岑文本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