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在这首词中,对月亮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上片中.“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是说赶快到西楼去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于是就有了下文的“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接下来用“谁做冰壶浮世界”来正面描写中秋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采用了比喻的说法,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写出了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最怜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词人采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的情状形容了出来.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这两首作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可以通过诗句来理解.苏轼的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这是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求得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诗词鉴赏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古诗词鉴赏.辛弃疾的词中,“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人情未必看承别”,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可以看出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

答案:
(1)①浮云遮月.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来笛声吹破浮云.②明亮清凉.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③中秋月圆.“玉斧修时节”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2)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3分)

译文: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赏析: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