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秋天的心林清玄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
题目详情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开篇《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和结尾第⑧段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理解第②段划线句。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4)作者结尾说“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根据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开篇《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和结尾第⑧段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理解第②段划线句。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4)作者结尾说“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根据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引用诗歌的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其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作者开篇引用两句诗,是为了表现山僧可以一叶而知秋,表现其生活的悠闲,从而引出下文话题.结尾又一次引用诗,表现出秋天的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人想活出自我的不易的感慨作铺垫.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
作者在第五至 段重点阐述“秋天的心”,结合第五段内容,“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秋天,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秋天的心”在于气派悠闲之意;第六段“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可见“秋天的心”表现在感知自然之心;“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可见“秋天的心”还表现在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下文还有“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等句子都是“秋天的心”的具体表现.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结合前一句“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可以看出这句话意思是说,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但他们却忘却“刺桐花”,意为他们却因此远离了自然,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主旨句是全文中心的所在,要结合全文的写作内容,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秋天的心”具体表现,结尾这句话指出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这份“秋天的心”,失去了这份感知自然的情怀.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人们在想静下心来去活出自我,实在是一件难事.
答案:
(1)(4分)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结尾引用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4分)(答出4点,意思相近即可)
(3)(3分)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4)(4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
作者开篇引用两句诗,是为了表现山僧可以一叶而知秋,表现其生活的悠闲,从而引出下文话题.结尾又一次引用诗,表现出秋天的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人想活出自我的不易的感慨作铺垫.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
作者在第五至 段重点阐述“秋天的心”,结合第五段内容,“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秋天,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秋天的心”在于气派悠闲之意;第六段“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可见“秋天的心”表现在感知自然之心;“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可见“秋天的心”还表现在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下文还有“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等句子都是“秋天的心”的具体表现.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结合前一句“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可以看出这句话意思是说,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但他们却忘却“刺桐花”,意为他们却因此远离了自然,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主旨句是全文中心的所在,要结合全文的写作内容,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秋天的心”具体表现,结尾这句话指出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这份“秋天的心”,失去了这份感知自然的情怀.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人们在想静下心来去活出自我,实在是一件难事.
答案:
(1)(4分)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结尾引用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4分)(答出4点,意思相近即可)
(3)(3分)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4)(4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
看了 秋天的心林清玄①我喜欢《唐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单选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正确的理解是[]A.人们都悠闲自在地看桂花落下来,夜静时山里空荡荡 2020-05-16 …
从39.2m高处水平发射一颗子弹,经s子弹落地;若初速度是500m/s,子弹通过的水平距离是m;落 2020-05-23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窗外人生王呈伟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 2020-06-17 …
“你塑造的人体,变的高尚还是卑鄙,要看你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句子解 2020-06-20 …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看起来彼此都不同?请你尝试着做一做玻璃弹子下落到沙面的实验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 2020-06-23 …
美国宇肮员大卫•斯科特登上月球后,在太空舱外的月面上,用锤子和羽毛做了落体实验.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2020-06-24 …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扮演分解者角色的是() 2020-07-10 …
初一语文我是没办法了!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著...垂落的意思说只要放子啊枕边,便可高 2020-07-12 …
短文理解落难的王子1.一句话概括《落难的王子》的内容.2.几句话概括《落难的王子》的情节.3.一句话 2020-12-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石榴日本川端康成①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