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李十三推磨陈忠实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他和田舍娃那七八个兄弟从合排开始,夜夜在一起,帮助他们掌握人物性情和剧情演变里的种种复杂关系。还有锣鼓铙钹的轻重……直到他看得满意了,才放手让他们去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却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口至黏(干)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也,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干)面口至!”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小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既表现了李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
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
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
(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
(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
(4)试探究作者写作本小说的创作意图,并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项“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错,文中并无此信息,只是她妻子心里踏实些了.C项“使语言更典雅”错,这里俚语,应该使语言更加活泼.E项“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错,他不是总班主,是“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
(2)能将他们二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共同点.解答时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入手分析二人的共同点.情节如:二人对戏剧的共同爱好;田舍娃给李十三送粮食;李十三为田舍娃写戏;李十三妻子为田舍娃擀面.细节描写如: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将这些情节与细节进行归类分析即可.
(3)题干提供了两个观点,主人公是哪位需要学生自己判断,一般是认可其中任何一位都可以,但必须结合文本阐述自己的理由.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表述.
(4)这是一道探究题,小说的创作意图要从小说的主旨来分析.本文的主旨是赞美了李十三、田舍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由于他们二人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的坚守与传承,所以创作意图就很明显了:呼吁人们接受与传承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人.对于这一现象,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从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解决的方法等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答BE不给分.
(2)①对戏剧的共同爱好.他们都爱好戏剧艺术,一个爱写,一个爱演.②为对方着想的美好品性.田舍娃送麦,可谓雪中送炭.李十三吩咐妻子擀面,可谓体贴入微.③相互欣赏的胸怀.田舍娃会演戏,李十三会写戏,二人相互欣赏.④相互支持的情义.田舍娃送麦,让写戏的李十三无衣食之忧;李十三写戏,让演戏的田舍娃大有作为.(每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3)示例一:主人公是李十三.①从标题看,标题是“李十三推磨”,小说往往以主人公为标题.②从人物形象看,李十三贯穿了小说的全过程,他是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③从情节看,田舍娃送粮食,李十三妻子擀面等情节都围绕着李十三展开.④从主旨看,通过描写李十三即使家无粒米都坚持写戏,反映了他对传统曲艺的坚守.(每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
示例二:主人公是田舍娃.①人物形象看,田舍娃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而李十三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从情节看,故事的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与田舍娃相关.③从主旨看,小说通过描写田舍娃为李十三送粮食,歌颂了困难之中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每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
(4)创作意图:通过描写李十三生活艰苦,但仍然坚持写戏,田舍娃认真演戏,呼吁人们接受、传承传统曲艺、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人.
现实意义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濒临失传.一些传统曲艺家生活举步维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等,小说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