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察传《吕氏春秋》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王闻孙叔敖于沈尹筮(shì),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而审,则为福矣 审:考察 B.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C.夔于是正六律 正:定 D.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经:原则,道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 ②将以衅钟
C.①子夏之晋过卫 ②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①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下列各句中,与“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暴见于王 B.王语暴以好乐
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 。
(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译文: 。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王闻孙叔敖于沈尹筮(shì),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而审,则为福矣 审:考察 B.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C.夔于是正六律 正:定 D.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经:原则,道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昔者舜欲以乐转教于天下 ②将以衅钟
C.①子夏之晋过卫 ②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①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下列各句中,与“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暴见于王 B.王语暴以好乐
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 。
(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译文: 。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A3.B4.翻译句子:(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2)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3)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1.信:真实 2. A①介词,“从”,②介词,“对,对于”;B两个“以”均为介词,“用”;C两个“之”均为动词,往,到……去;D两个“则”均为连词,就。3. B句与例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B句译为“齐宣王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A为被动句,译为“我(庄暴)被齐宣王召见”;C为判断句,译为“(我)侯赢不过是东门的看门人”;D为宾语前置句,“何功之有”即“有何功”,译为“有什么用处呢”。4.无附参考译文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所以说狗像玃,玃像猕猴,弥猴像人,但人与狗相比较就相差甚远。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传闻如果加以审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后如果不进行审察,不如没有听到。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到管仲的情况,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的情况,然后加以审察,所以国家大治、称霸诸侯;吴王夫差从太宰嚭那里听到关于越王勾践的情况,智伯从张武那里听到关于赵襄子的情况,听到后不加审察,所以国家灭亡、自身被杀。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对关于人的议论一定要用道理加以验证。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舜让夔当乐正。夔于是正定六律,和谐五声,以协合八方民乐,因而天下尽都归服。重黎还想多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外出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边。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后,就传言说:“丁氏挖井时挖得一个人。”国人们谈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君就让人向丁氏了解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不是从井里挖到一个人。”根据传闻寻求贤能的人,如果像这样不加审察便信以为真,还不如没有听到传闻。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道理,不可不弄明白,这是连圣人都要慎重对待的。既是如此该怎么慎重对待呢?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 2020-05-16 …
与人书一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2020-05-16 …
文言文句子: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2.“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文言文句子: 2020-05-17 …
英语翻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2020-06-13 …
人之为学⒂,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2020-06-15 …
翻译《与人一书》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2020-06-15 …
中庸中“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2020-06-20 …
英语翻译天下皆知美为美,斯亚己.皆知美之为善.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2020-06-25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和伤仲永的不同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20-11-15 …
下列例句中的“之”字与“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中的“之”字在释义和用法上相同的一顶是:(A.非圣人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