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题目详情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送柴侍御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类别:【】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远”,就意味着空间距离之大,相见之难.所以不少送别一类的诗词就往往在这个“远”字上做文章.比如:“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它们都是以不同的形象着意表现一个“远”字,而那别时之难,别后之思,便尽在不言之中了.然而,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倒是别开蹊径的.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谁渭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它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种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但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何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不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么?是的.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看了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雨写话“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血。”请你用拟人的方法为1.春雨2.夏  2020-04-06 …

甲、乙两同学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测定某雨水的pH并判断该雨水是否为酸雨.甲同学取pH试纸用蒸馏水湿  2020-05-13 …

雨过山村寒假生活答案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  2020-05-16 …

古诗 雨过山村问题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2020-05-17 …

甲乙两地同时下雨,和在甲地下雨的条件下,乙地也下雨书上说后者是条件概率,可我看怎么是一个意思呢?不  2020-06-04 …

杨万里的《晚归遇雨》你认为诗的一、二两句总的“略略”、“初初”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诗的后两句与另  2020-06-09 …

人教版五年级测试题整理句子的顺序:()原来是一场暴雨使河水涨了起来,把过河的桥墩淹没了,两个小同学  2020-06-10 …

请想象一下“雨里鸡民一两家”是怎样的情景?请你用上“细雨迷蒙,淅淅沥沥、昂首挺胸”这些词语具体描.  2020-06-15 …

下雨天,你站在窗边,看到屋檐上不断有雨水滴下,发现当第1滴雨水落地时,第6滴刚好形成,并目测第5、  2020-07-02 …

‘雨’在一年四季里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雨寒.’请你拟人的手法为其中的两  202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