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如何通过手法去创造的

题目详情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如何通过手法去创造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另外一支是东方的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讲究对称,以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而有限的空间,东方园林则以“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西方园林重在写实,东方园林重在写意.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综合了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诗情画意也已成为园林意境的代名词.意境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园林意境即指园林的诗情画意,即诗情画意在园林中的表现.
  一、园林意境的特点.
  园林意境首先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特点.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作品《送孟浩然至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在江边怅望,诗人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诗中只字未提,但却溢于言表,这种在语言里没有却已表达出来的意境,是园林意境最基本的体现方法.
  园林意境的创作同时也是指意在笔先,情景交融.只有用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去深刻认识所要表达的对象,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的思维过程,才能把这种感情溢于诗表,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再现,简而言之,即意在笔先.一幅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已,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园林作品的完成首先必须有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投入,才有可能创作出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的作品.
  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特点.站在作品欣赏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创作的作品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意境,观赏者体会到的可能又是什么?网络上一度甚为流行的网文《悟空传》中的一个片段,很好的反映出园林意境应具有的特点.犯错的金蝉子(唐僧)取到真经后回到如来身边,如来要考验他有没有悟道,从身边拿起了一朵花,金蝉子愣住了,这时如来身旁的另一个弟子,迦叶尊者却在一旁发出了微笑.
  如来:你已悟道,可得我正法了!
  金蝉子:你明白了他的意思,你即为你悟而笑,却忘了天下那万千笑不出之人.
  新时期园林意境的创作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创造这样的意境,只让少数人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不管万千笑不出之人,如果把如来的拈花比做意境的话,我们说,这种意境是曲高和寡的,我们所要创造的园林意境不应该只为少数专业人士服务.
  在园林意境特点的把握上,我们不能犯一个倾向性错误,即为了让大多人理解而一轰而上,失去园林意境所应有的个性化特点,在这一点上,特别要防止媚俗、跟风的现象.我们所创作的园林作品,应该是形式多样的,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虽然不象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园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创作意境的过程中要做到“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可能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我们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二、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园林意境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形象、典型、联想、模糊、点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常识,不仅有助于园林意境的创作,也有助于观赏者理解、欣赏园林意境,提高园林观赏水平.
  形象表达即利用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园林中雕塑的处理是最典型的例子.岳飞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的雕塑,使人联想到“江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诗句.我市星元医院矗立的胡星元雕像,使人联想到胡星元先生的事迹,联想到爱国主义.
  典型性表达是对自然界中自然美的高度概括,是园林意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再创造.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并不是某一地区真山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的形态特征有峰、脊、谷、麓,有雄、奇、险、秀、幽等景观特点,用来表达深山大壑,广亩巨泽.园林中的假山虽然尺度有限,但却有置身于真山水之感,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使观赏者体会到“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
  利用联想的方法,由甲联想到乙,由乙联想到丙,使想象愈来愈丰富,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苏洲历史最悠久的沧浪亭,单单是“沧浪亭”的园名就使人联想到屈原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同时也联想到渔夫的“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古典园林中常有用荷花的,即使荷叶凋零,也可以使人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联想的方法,可以无限扩展园林的意境空间.
  模糊性即利用事物的不定性来扩展园林意境.园林中处理人工溪流时,往往要将源头和去路隐藏起来,取得似有源,似无尽的效果,意味深长.《白雨斋词话》中写道“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终不许一语道破,恰恰道出了意境的天机,就是不能一语道破的那个意思.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有一亭,题名“亭亭亭”,乍一看使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到实地观赏,就会看到亭前亭亭玉立的荷花,原来“亭亭亭”取的是亭前荷花亭亭玉立之意.
  利用高度概括的园林题咏进行点景,可以升华景物的意境,使其由物质空间上升到精神空间.苏州拙政园内有建筑“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呢,原来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点出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的意境.扬州个园,园内广种修竹,个为竹的一半,同时也是竹叶的形状,暗藏着主人孤芳自赏,借竹明志,像竹一样“清逸脱俗”的性格特点,如果直名竹园则不免落入俗套.
  利用植物的特性美,以及长期以来人们所形成的关于植物特性的共识,也是园林意境创作的常用手法.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桃李杏春风一家,八月桂花香的桂花则象征喜庆丰收,牡丹代表雍荣华贵.这些利用植物特性美进行园林创作的方法,因为已经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易于引起共鸣.
  三、意境的创造.
  有了好的意境,还要通过意匠去表现,意匠,即方法和技巧,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意匠的形成,贯穿园林意境创造的整个过程.
  意境的创造首先要简.大胆的剪裁,应精于取舍,简才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若象西方的规则式园林一样,则没有了想象的余地.意境的创造同时还要夸张,艺术的典型性,要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实现,突出典型,必须夸张,但这种夸张应该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夸张.毛泽东的“离天三尺三”用夸张的手法道出高度给人的心理感觉,这种夸张是以观者的心理感受为基础的,虽极尽夸张,却真实道出了人的心理体验.意境的创造应以构图为基础.我国园林有一套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方法,根据自然本质的要求经营位置,需要创作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体会和理解.
  中国的园林设计,特别强调意境的产生,这样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所以说中国园林不是建筑、山水与植物的简单组合,而是有生命的情的艺术,是诗画和音乐的空间构图,是变化的、发展的艺术.意境并不是所有园林都能具有的,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产生的,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