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猫》文段,完成问题。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

题目详情
阅读《猫》文段,完成问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
    ②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⑭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⑮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⑯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⑰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⑱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⑲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⑳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㉑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他们家养的第三只猫,第三只猫有哪些特点?作具体分析。
(2)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___无奈___、___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5)对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写出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中可以找到“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可以看出第三只猫的可厌可懒惰.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文中的句子中可以找到:愤怒 悔恨  悲痛
(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4)本题是对记叙人称作用的考查.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5)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从文中我反思自己主观臆断害死第三只猫,我家从此永不养猫,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答案
(1)围绕形态、性情两个方面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厌可懒惰.
(2)愤怒 悔恨  悲痛
(3)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4)(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5)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看了 阅读《猫》文段,完成问题。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