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上海一位小康家庭的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路上交通很不便利,辗转颠簸才来到男友家中。男友家为她精心准备了第一顿饭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海一位小康家庭的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路上交通很不便利,辗转颠簸才来到男友家中。男友家为她精心准备了第一顿饭。饭菜简单,餐具粗陋。用餐时,她是因破例才上餐桌的唯一女性。面对此情此景,她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对这个上海女孩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手的实质
相信不少网友尤其是来自农村的网友看到此新闻后每一印象就是上海女孩嫌贫爱富,或至少是缺乏真爱之类,这在过去大多数年代,中国处于绝对农耕社会结构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也来自农村或刚刚脱离农村,从这种社会结构形成的社会主流文化来讲,很容易想到一但出现这种仅仅因为“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 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那一定会触犯了众怒,甚至大逆不道,一般会普遍认为相比爱情、一顿饭算什么?
不过时过境迁,正在快速进入城市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挑战当然也涉及到了婚恋爱情和家庭观念的变更,城乡差别形成的新的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地位更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化差异。至少从本文的新闻跟贴可以看出,已经有更多的网友支持“见到农村第一顿饭后就想分手”的上海女孩。理由很简单——文化差异。
那么人们很容易想到女孩看到的江西农村第一餐饭,至少是严重冲击到了她习以为常的文化认知,我们不要小看了中国人餐桌上简单的几道菜,中国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堪称华人社会典型的特色文化图腾。至于在江西乡下看到的第一顿饭与上海寻常餐饮有些什么异样,这通过上海女孩在微博发出的系列照片可见一斑。说起来农村的年饭或许相对粗犷一些,但并非真的都会象上海女孩在微博上展示的一塌糊涂的糟糕色相,不然也不会出现时下城里人总是成群结队趋之若鹜的去乡下以吃土菜来彰显时尚的休闲生活。中国人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言下之意很看重看似简单的一桌饭菜,其实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来自大城市的女孩看到江西乡下的第一餐饭就立马想到要分手,可以想象那图片中的农村“大餐”至少看相上有多尴尬。
毋庸置疑素以制作美食为荣的华人在菜品上一向讲究所谓的“色香味美”,这其中作为看相之一的“色”是摆在第一位的,味道再好的美食,如果色相难看,估计食欲已经大打折扣。不要说这位上海女孩,看到她发出的菜品图片,你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呢?当然首先就是食欲不振,其次就会联想到制作出如此菜色的人家,要么是穷困潦倒、要么一定生活邋遢;再者这个家庭连未进门的儿媳妇第一次来都如此马虎,会让女孩以自身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交流的思维模式来推测双方存在严重的文化鸿沟,至少是与其日常生活需要面对的现实差异形成了心理挑战。
从农村第一顿饭就立马想分手,这绝不仅仅基于那一桌让人食欲不振的饭菜那么简单,更不能简单的斥责上海女孩嫌贫爱富或看不起农村人,否则也不会出现之前女孩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与农村男友交往;既然说起文化差异,体现在这个事例上,其实责任更大的恰恰是她的那位来自江西农村的男友,为什么这样说?如果这位男友真正已经融入上海城市文化了的话,他应该更细心的对女友回乡下过年进行沟通和事先安排,比如说带女朋友回家总得提前准备,多买个新桌布,多买套新碗筷,甚至新买套被褥花不了几个钱吧?知道女友爱吃什么,不会提前打招呼?但是这个男生绝对想不到要这样做,甚至可能很简单的认为双方只要“有爱”就足够了,也许看多了韩剧或其它爱情童话剧的会这样想,现实却远不是这样,你可以说世俗或势利,但目前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快速城市化和经济的多元发展形成的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加之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老传统观念了。有位网友直白的说:“这两人在一起,在观念上,肯定会有着激烈的冲突,这个女生,估计只是单纯喜欢对方帅,在学生时代,毕竟要感性一些,而女孩的父母,考虑问题就多了,假如我有女儿的话,也会这样考虑,至少这个男生在我心里不及格”;问题是现在不说女孩的父母早前就坚决反对,现在女孩自己本身仅仅在跟男友回农村第一顿饭就立马想分手,就已经表明了双方之间确实存在显而易见的文化差异。
中国社会目前在婚恋上出现了一个似乎无解或难解的现象,一方面人口统计证明男多女少,总体上未婚男性多出3000多万,但绝大多数男光棍都在农村或在城里务工的来自农村的男青年,另一方面城市剩女越来越多,有证据表明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反而呈现出女多男少的局面,并明显形成“想娶的娶不到、想嫁的嫁不出”的尴尬怪圈,这当然有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以及户籍制度带来的福利歧视政策原因阻遏了进城扎根,但同样不能否认城乡之间还存在一个隐性的文化观念差异障碍,这种差异既有经济差异的原因,也有生活习惯的差异。既然国家的户籍制度都在国民福利上公然歧视农村人,可以想象像上海等大城市里那些“天然”享有体制性优越感的所谓城里人,理所当然的就有了文化的优越感。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城乡文化认同谈何容易。
回到正题,很多人大概没看明白,为什么之前上海女孩那么久没想分手,一顿饭就动了念头?因为这顿饭衬出了城乡文化差距,这差距不仅是口味上的,主要是对生活的态度差别,这差别说不上好坏,但某些时候会让一些人很不习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其实绝不仅仅只是数以亿计的新增城市人口的身份转换,而更应该是双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进行相互的文化观念融合,否则文化的冲突带来的必然就是相互认同的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
(1)追求纯洁爱情,不应受其它因素干扰。
(2)纯洁的爱情固然美好,但也应顾及现实因素。
(3)城乡物质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引人深思。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1.关于时评。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 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 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求导题,求思路及答案f(x)=3x+arctanx,则f'(0)=?思路思路:因为C’=0;(ar 2020-04-27 …
电源电动势为4.5V,内电阻为0.5Ω,外电路电阻为4.0Ω,路端电压是多大?如果在外电路上并一个 2020-05-23 …
初中数学问题小花去骑自行车姥姥家,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也有一段下坡路.上坡路保持3千米每小时、下坡路 2020-06-27 …
工程土方计算,敷设一条道路,道路长度300m,宽度4m.施工方案如下:开挖路堑,机械挖土,放坡比例 2020-07-05 …
《你的伞呢》阅读答案“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 2020-07-14 …
路床上顶宽,下底宽的计算我初入工程行业请教各位师傅:路面结构厚为0.74cm,路基宽度为28m,坡 2020-07-30 …
现代文阅读。⑴“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淋湿了 2020-11-11 …
(2011•淮安模拟)(1)如图1所示,左只杯子静放在倾斜0粗糙面上,杯内水中有左只质量为0.5kg 2020-11-12 …
阅读以下图表,完成题目。2014年2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详见下表。阅 2020-11-14 …
小强从家出发到离家1.8km远的学校上学花了0.4小时,放学返家路上因刮风下雨比上学时多花了0.2小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