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史记故事中的好句就这两天!!~~~急至少十句长一点的
题目详情
史记故事中的好句
就这两天!! ~~~急
至少十句 长一点的
就这两天!! ~~~急
至少十句 长一点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 齐太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
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赏析】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燕雀:指燕子和麻雀。 鸿鹄:指大雁和天鹅。安,哪里,怎么。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赏析】由于秦末统治者的暴政,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起义之前为人佣耕时,陈胜曾向同伴发出“苟富贵,无相忘”的感慨,但遭到了众人的讥讽,于是他又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远大抱负和志向。后来人们常把那些没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为低飞的燕雀,而把那些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比喻为高飞的鸿鹄。
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注释】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够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行。
【赏析】司马迁引用此谚语是用来感叹孙膑、吴起有过人的才智,却不能拯救自身的危难。孙膑算计庞涓的军事行动是神明的,但不能早先防范受刑的灾祸。吴起游说魏文侯利用险要的形势不如给人民以恩德,但他在楚国执政时却因为刻薄少恩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司马迁认为这是很可悲的。后来,人们引用此谚语来指那些能实际去做事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就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8、隐忍就功名。
【注释】选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隐忍,勉力含忍,不露真情。就:使成功。功名:功业和名声。
【译文】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业。
【赏析】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为替父兄报仇,曾困顿窘迫,甚至讨饭度日,但他克制忍耐,最终破楚复仇,不是刚毅的大丈夫怎能达到这种地步?司马迁对此深有感慨,他受腐刑而不屈服,隐忍苟活写出《史记》,成一家之言,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生活道路不会史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坚韧不拔,刚强自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注释】选自《史记 张仪列传》。积:积累。沉舟:使船沉没。群:众,众多。折轴:压断车轴。烁金:熔化金子。积毁:一次次毁谤。销:熔化。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赏析】
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们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各诸侯之间,或合纵以抗横,或连横以破六国,影响极深。真可谓:“人言可谓”。它告诉人们,坏事虽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与此类似的论述是“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只有积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恶不断,小恶积累多了,必定会成为大恶,彻底毁掉一个人。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注释】《史记 春申君列传》。断:判断,决定。乱:祸害。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赏析】处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处事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那些遇事优柔寡断,当决不决,踌躇不前的人,往往会坐失良机。司马迁感叹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以及献身安排楚台子回国,头脑是那么明智。后来却受制于李园,没能采纳朱英的意见,又何其糊涂,因而当断不断是春申君晚景悲凉的原因,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注释】选自《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赏析】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就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达到极盛之后就要衰落。人只有随时势变化进退伸缩,才不失为圣人。蔡泽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行结局启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施展聪明才智,为君主安定危局,修明政治,平定变乱,排除灾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充实国库,使百姓富足,君王显赫,威镇天下的共计之后,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他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衰落,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急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接着又从范雎个人怨仇已经了结,恩德已经报答,身高位尊,富贵荣华,心愿全都实现为由,劝告他如不隐退,则会重蹈商鞅、吴起和大夫文种的覆辙,而他们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造成的。一次劝范雎辞职,保全功名。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注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兮:助词,跟现代的“啊”相似。倚:靠,倚仗。伏:隐藏。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赏析】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老子关于福祸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具代表性。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喜忧祸福种之所以不动心,就是他明确了地认识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中总能思虑危险的成分,在喜悦中总能探求不利因素。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注释】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14、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让:辞却,拒绝。就:成。众庶:百姓。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赏析】这就是李斯就秦国借韩国水工郑国间谍案而驱逐客卿一事给秦王政的一封谏书,即《谏逐客书》。当时,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入秦效力的客卿逐渐增多,影响了秦国宗室贵族的权势。于是秦国秦国宗室规则于秦王政十年借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做间谍被发觉而发难,煽动秦王政驱逐一切客卿,以图赶走“外来户”,从他们手中夺回失去的权势。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临走,他愤然给秦王政上了这封谏书。在谏书中,李斯以泰山、河海做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利害关系,系秦国的安危、秦王的帝业于笔端,证明了客卿在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说服力强,达到了深刻打动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当即收回成命的劝谏目的。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悠悠的话:看了这一段话,感触颇深,看到“厉行苛政”的这四个字,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和柳宗元笔下贫苦困窘的黎民百姓。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形态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完全成形,所有的兴盛、衰败、交替只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重演罢了。可笑的是,一边打一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老子和孔子的学说之中苟延残喘,老子的法家,孔子的儒家,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在封建社会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大家庭里“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彷佛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和谐统一的存在一般。说着有点搅,在简单一点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奉行的是法家的苛政,而老百姓们所受的熏陶朝廷给予老百姓的教化却是却是儒家的仁政。。即使有施行仁政的君主,也只不过是披着儒家仁政学说外衣的法家代言人而已。在贤明的君主,对于那些危及自己皇位的臆测的“敌人”,也不会真的心慈手软,否则怎么会有士大夫感叹“伴君如伴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17、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骐骥:泛指骏马。跼躅:徘徊不前。驽马:劣马。安步:稳步走路。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赏析】这是蒯通游说韩信背叛汉王的劝言。他认为,做事坚决不疑,才是聪明果断的表现;迟疑不决,是办事情的祸患。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忘记天下的大计划。明知事情应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执行,这是一切事情的祸根。所以说“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贵的。工业难于成功但容易失败,机会难得却容易丧失,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任何人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有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都会有所收获。那些优柔寡断,左顾右盼,徘徊不前者,即使自己条件再优越也不会成功。希望学有所成,业有所就的人都能以此为戒。
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注释】选自《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裘:毛皮衣。腋:腋窝,特指兽腋下的毛皮。榭:建在台上的高屋。榱:椽子。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赛赛的工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赏析】司马迁认为刘邦建立汉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结果。他说,汉高祖出身平民,评定天下,筹谋方略和领兵作战的本领可以说是全都具备了,然而刘敬放下车杆提了一个建议,就建立了长期安定的格局。叔孙通着眼世俗,根据当代事物而制定礼仪,进退去留依照时势的变化,终于成为汉朝的儒家大师,因此,一场伟大的斗争,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注释】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 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注释】选自《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兴:兴盛。衰:衰弱。安心:心情安定。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赏析】虽然人人希翼时时幸运、平安,事事顺利。“万事如意”,这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会和转变的种子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时要时刻想着困难、挫折甚至打击会伴随而至,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摧人奋进,积极进取,面对困难才能无所畏惧,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注释】选自《史记 游侠列传》。信:信用。诚:真心实意。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赏析】这是司马迁对游侠品格的精辟概括。他认为游侠的行为举止虽然不依循于正义,但他们说话讲信用,行动勇敢果断,答应人家或者承诺人家的都必定真实,不贪生怕死,敢于赴汤蹈火,救人危难,在经历一番生死搏斗之后,则不夸耀自己的能耐,不矜夸自己的功德,这就是可以赞美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它时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克服冷漠孤寂的良剂。惟有讲求信用,讲求真诚,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帮助。只有当机立断,果断处事,抓住时机,付诸行动,才会有信心去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每一个挑战。
23、飞鸟尽,良弓藏。
【注释】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缺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2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注释】选自《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垂堂:堂屋檐下。檐瓦落下可能伤人,用此比喻危险的境地。
【译文】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赏析】司马相如上疏汉武帝说:“聪明的人能预见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智慧的人在无形中可以躲避危险,祸患往往藏于隐蔽的地方,但发生在人们忽略的时候。所以有这样的谚语:‘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司马相如以此告诫汉武帝在国富民安时也要做到居安思危,小心谨慎,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做到防患于未然。
26、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注释】选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女子无论美丑,入宫便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会受到的怀疑。
【赏析】君子以公道正义克制私欲,所以能充满爱心;小人以私欲取代公道,所以多又害人之心。多有爱心,则别人有技能如同自己有技能,多有害人之心,则别人有技能就必然妒忌嫉恨。士人任职于朝廷,就要被人怀疑,女人入宫,就要被人妒忌。正因为如此,汉代宫廷出现“人彘”的悲剧,唐代共同则有对“人猫”的恐惧,萧绎忌才而毒死刘之遴,隋代众儒妒能而欲杀孔颖达,薛道衡因诗句之美而被杀。世上只要有爱嫉妒的小人,那些有才有貌者就有被害的危险。只有平时注意修身养性,才能形成一个宽广的胸怀和私心较少的自我。
2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
【注释】选自《史记 商君列传》。掖:通腋。狐皮的腋部价值最高。诺诺:随声附和。谔谔:正色直言。
【译文】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赏析】策士赵良向商鞅直言说了上述一番话,他认为周武王因为左右多正色直言的臣下而使国家兴盛,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吱声而灭亡。做为一国之君要有周武王那样的态度。商鞅对此极为赞赏,他也深知,表面应酬的话是虚浮的,出自内心的话是真诚的,苦口危言是治病的药石,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病因。纵观历史也证明了这一道理,倡导直言争辩的君主,国家往往昌盛,而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的国君,国家必定不能长久。
2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注释】选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译文】事物发展有它必然的归宿,人情世态有它本来的面貌。
【赏析】自从齐闵王由于毁谤而罢免了孟尝君,众宾客都离开了。后来齐闵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爵,冯驩去迎接他,孟尝君深有感叹,冯驩说:“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目。您难道没有赶集市的人吗?早晨,人们斜着肩膀争夺入口挤进去,太阳落下之后,经过集市的人们,甩着胳膊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傍晚的集市里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职位,宾客都离开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徒然断绝了宾客的来路。希望你照过去那样对待宾客。”虽然冯驩用剥削阶级士大夫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他主张不以怨抱怨,而以豁达大度待人的处事态度则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 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3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熙熙、攘攘:盛、多。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赏析】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是合理的。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31、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礼产生于富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赏析】司马迁认为“仁义”适依附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他引用并发挥《管子》的话说:“仓廪食而指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道德行为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练习的,道德并不是天赋的。仁义也是受制于经济利益的。司马迁不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仁义,并把求富取利看作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反映了他在封建伦理道德上所具有的革新精神。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 齐太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
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赏析】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燕雀:指燕子和麻雀。 鸿鹄:指大雁和天鹅。安,哪里,怎么。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赏析】由于秦末统治者的暴政,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起义之前为人佣耕时,陈胜曾向同伴发出“苟富贵,无相忘”的感慨,但遭到了众人的讥讽,于是他又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远大抱负和志向。后来人们常把那些没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为低飞的燕雀,而把那些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比喻为高飞的鸿鹄。
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注释】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够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行。
【赏析】司马迁引用此谚语是用来感叹孙膑、吴起有过人的才智,却不能拯救自身的危难。孙膑算计庞涓的军事行动是神明的,但不能早先防范受刑的灾祸。吴起游说魏文侯利用险要的形势不如给人民以恩德,但他在楚国执政时却因为刻薄少恩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司马迁认为这是很可悲的。后来,人们引用此谚语来指那些能实际去做事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就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8、隐忍就功名。
【注释】选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隐忍,勉力含忍,不露真情。就:使成功。功名:功业和名声。
【译文】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业。
【赏析】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为替父兄报仇,曾困顿窘迫,甚至讨饭度日,但他克制忍耐,最终破楚复仇,不是刚毅的大丈夫怎能达到这种地步?司马迁对此深有感慨,他受腐刑而不屈服,隐忍苟活写出《史记》,成一家之言,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生活道路不会史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坚韧不拔,刚强自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注释】选自《史记 张仪列传》。积:积累。沉舟:使船沉没。群:众,众多。折轴:压断车轴。烁金:熔化金子。积毁:一次次毁谤。销:熔化。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赏析】
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们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各诸侯之间,或合纵以抗横,或连横以破六国,影响极深。真可谓:“人言可谓”。它告诉人们,坏事虽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与此类似的论述是“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只有积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恶不断,小恶积累多了,必定会成为大恶,彻底毁掉一个人。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注释】《史记 春申君列传》。断:判断,决定。乱:祸害。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赏析】处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处事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那些遇事优柔寡断,当决不决,踌躇不前的人,往往会坐失良机。司马迁感叹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以及献身安排楚台子回国,头脑是那么明智。后来却受制于李园,没能采纳朱英的意见,又何其糊涂,因而当断不断是春申君晚景悲凉的原因,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注释】选自《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赏析】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就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达到极盛之后就要衰落。人只有随时势变化进退伸缩,才不失为圣人。蔡泽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行结局启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施展聪明才智,为君主安定危局,修明政治,平定变乱,排除灾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充实国库,使百姓富足,君王显赫,威镇天下的共计之后,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他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衰落,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急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接着又从范雎个人怨仇已经了结,恩德已经报答,身高位尊,富贵荣华,心愿全都实现为由,劝告他如不隐退,则会重蹈商鞅、吴起和大夫文种的覆辙,而他们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造成的。一次劝范雎辞职,保全功名。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注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兮:助词,跟现代的“啊”相似。倚:靠,倚仗。伏:隐藏。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赏析】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老子关于福祸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具代表性。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喜忧祸福种之所以不动心,就是他明确了地认识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中总能思虑危险的成分,在喜悦中总能探求不利因素。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注释】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14、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让:辞却,拒绝。就:成。众庶:百姓。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赏析】这就是李斯就秦国借韩国水工郑国间谍案而驱逐客卿一事给秦王政的一封谏书,即《谏逐客书》。当时,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入秦效力的客卿逐渐增多,影响了秦国宗室贵族的权势。于是秦国秦国宗室规则于秦王政十年借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做间谍被发觉而发难,煽动秦王政驱逐一切客卿,以图赶走“外来户”,从他们手中夺回失去的权势。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临走,他愤然给秦王政上了这封谏书。在谏书中,李斯以泰山、河海做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利害关系,系秦国的安危、秦王的帝业于笔端,证明了客卿在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说服力强,达到了深刻打动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当即收回成命的劝谏目的。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悠悠的话:看了这一段话,感触颇深,看到“厉行苛政”的这四个字,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和柳宗元笔下贫苦困窘的黎民百姓。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形态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完全成形,所有的兴盛、衰败、交替只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重演罢了。可笑的是,一边打一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老子和孔子的学说之中苟延残喘,老子的法家,孔子的儒家,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在封建社会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大家庭里“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彷佛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和谐统一的存在一般。说着有点搅,在简单一点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奉行的是法家的苛政,而老百姓们所受的熏陶朝廷给予老百姓的教化却是却是儒家的仁政。。即使有施行仁政的君主,也只不过是披着儒家仁政学说外衣的法家代言人而已。在贤明的君主,对于那些危及自己皇位的臆测的“敌人”,也不会真的心慈手软,否则怎么会有士大夫感叹“伴君如伴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17、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骐骥:泛指骏马。跼躅:徘徊不前。驽马:劣马。安步:稳步走路。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赏析】这是蒯通游说韩信背叛汉王的劝言。他认为,做事坚决不疑,才是聪明果断的表现;迟疑不决,是办事情的祸患。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忘记天下的大计划。明知事情应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执行,这是一切事情的祸根。所以说“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贵的。工业难于成功但容易失败,机会难得却容易丧失,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任何人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有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都会有所收获。那些优柔寡断,左顾右盼,徘徊不前者,即使自己条件再优越也不会成功。希望学有所成,业有所就的人都能以此为戒。
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注释】选自《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裘:毛皮衣。腋:腋窝,特指兽腋下的毛皮。榭:建在台上的高屋。榱:椽子。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赛赛的工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赏析】司马迁认为刘邦建立汉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结果。他说,汉高祖出身平民,评定天下,筹谋方略和领兵作战的本领可以说是全都具备了,然而刘敬放下车杆提了一个建议,就建立了长期安定的格局。叔孙通着眼世俗,根据当代事物而制定礼仪,进退去留依照时势的变化,终于成为汉朝的儒家大师,因此,一场伟大的斗争,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注释】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 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注释】选自《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兴:兴盛。衰:衰弱。安心:心情安定。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赏析】虽然人人希翼时时幸运、平安,事事顺利。“万事如意”,这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会和转变的种子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时要时刻想着困难、挫折甚至打击会伴随而至,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摧人奋进,积极进取,面对困难才能无所畏惧,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注释】选自《史记 游侠列传》。信:信用。诚:真心实意。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赏析】这是司马迁对游侠品格的精辟概括。他认为游侠的行为举止虽然不依循于正义,但他们说话讲信用,行动勇敢果断,答应人家或者承诺人家的都必定真实,不贪生怕死,敢于赴汤蹈火,救人危难,在经历一番生死搏斗之后,则不夸耀自己的能耐,不矜夸自己的功德,这就是可以赞美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它时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克服冷漠孤寂的良剂。惟有讲求信用,讲求真诚,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帮助。只有当机立断,果断处事,抓住时机,付诸行动,才会有信心去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每一个挑战。
23、飞鸟尽,良弓藏。
【注释】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缺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2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注释】选自《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垂堂:堂屋檐下。檐瓦落下可能伤人,用此比喻危险的境地。
【译文】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赏析】司马相如上疏汉武帝说:“聪明的人能预见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智慧的人在无形中可以躲避危险,祸患往往藏于隐蔽的地方,但发生在人们忽略的时候。所以有这样的谚语:‘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司马相如以此告诫汉武帝在国富民安时也要做到居安思危,小心谨慎,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做到防患于未然。
26、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注释】选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女子无论美丑,入宫便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会受到的怀疑。
【赏析】君子以公道正义克制私欲,所以能充满爱心;小人以私欲取代公道,所以多又害人之心。多有爱心,则别人有技能如同自己有技能,多有害人之心,则别人有技能就必然妒忌嫉恨。士人任职于朝廷,就要被人怀疑,女人入宫,就要被人妒忌。正因为如此,汉代宫廷出现“人彘”的悲剧,唐代共同则有对“人猫”的恐惧,萧绎忌才而毒死刘之遴,隋代众儒妒能而欲杀孔颖达,薛道衡因诗句之美而被杀。世上只要有爱嫉妒的小人,那些有才有貌者就有被害的危险。只有平时注意修身养性,才能形成一个宽广的胸怀和私心较少的自我。
2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
【注释】选自《史记 商君列传》。掖:通腋。狐皮的腋部价值最高。诺诺:随声附和。谔谔:正色直言。
【译文】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赏析】策士赵良向商鞅直言说了上述一番话,他认为周武王因为左右多正色直言的臣下而使国家兴盛,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吱声而灭亡。做为一国之君要有周武王那样的态度。商鞅对此极为赞赏,他也深知,表面应酬的话是虚浮的,出自内心的话是真诚的,苦口危言是治病的药石,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病因。纵观历史也证明了这一道理,倡导直言争辩的君主,国家往往昌盛,而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的国君,国家必定不能长久。
2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注释】选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译文】事物发展有它必然的归宿,人情世态有它本来的面貌。
【赏析】自从齐闵王由于毁谤而罢免了孟尝君,众宾客都离开了。后来齐闵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爵,冯驩去迎接他,孟尝君深有感叹,冯驩说:“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目。您难道没有赶集市的人吗?早晨,人们斜着肩膀争夺入口挤进去,太阳落下之后,经过集市的人们,甩着胳膊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傍晚的集市里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职位,宾客都离开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徒然断绝了宾客的来路。希望你照过去那样对待宾客。”虽然冯驩用剥削阶级士大夫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他主张不以怨抱怨,而以豁达大度待人的处事态度则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 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3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熙熙、攘攘:盛、多。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赏析】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是合理的。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31、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礼产生于富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赏析】司马迁认为“仁义”适依附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他引用并发挥《管子》的话说:“仓廪食而指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道德行为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练习的,道德并不是天赋的。仁义也是受制于经济利益的。司马迁不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仁义,并把求富取利看作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反映了他在封建伦理道德上所具有的革新精神。
看了 史记故事中的好句就这两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事件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的[]A.春秋 2020-04-05 …
我叫史景潭孩子想叫史少()求一字说个原因我有个侄子叫史少宗意思是少年得志光宗耀祖是女儿 2020-04-07 …
国共两党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政党关系,两当既有过合作也有过对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请根 2020-05-16 …
女患,73岁,有肺心病病史3年,因1个月来低热,乏力,咳白黏痰带血丝来诊,体检:消瘦,肺气肿体征,两 2020-06-06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有()A.都是纪传体通史B.都是编年 2020-06-09 …
下列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①两部史书都是通史②两部史书都完整地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历 2020-06-10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史学名著。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 2020-06-10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 2020-06-10 …
下列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①两部史书都是通史②两部史书都完整地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历史 2020-06-10 …
关于古代的史官,这两者矛盾吗?《礼记·玉藻篇》“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君 2020-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