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作文。从本单元所学文章中,自选一篇,写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题目详情

作文。

从本单元所学文章中,自选一篇,写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解析: 写作指导。   书文评论是对诗文、戏剧、电影乃至美术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常称书评或剧评、影评等。重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选材结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及美学价值。可就某一点、某一个侧面进行评论,也可以多方面进行完整系统的评论。书评不同于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了文章以后的主观感想,重在“感”,书评是对文章作出客观评价,重在“评”。即使在书评中也可写进自己的感受,但那还是通过读后感受来评价文章,读后感中也可对文章写些评论的话,加以褒贬,但那又在于引出自己的感受。以《失街亭》为例,若要对文章进行评论,则可从不同侧面议出如下标题:《骄者必败--〈失街亭〉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就重在评思想内容,《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又重在评人物塑造,《从马谡三笑到孔明三哭--谈对比的艺术》,这又重在评艺术手法。这些都应是扣住作品本身来分析评价,越客观准确、发掘深刻越好。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叙议结合,写书评则要注意以“评”为主,叙议结合,切忌把它变成原文的缩写和复述。一般开头可以很概括地介绍一下原文的内容、出处,然后对它提出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再以自己的观点为纲,引原文中的内容、材料、语言为据,进行分析,以论证观点。如果没有自己对原文是非的评判,只是一味地转述原文,那就成了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不能称作书评。   学写书评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空下断语,滥用套语,什么主题深刻,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语言优美之类胡乱堆砌在文章中,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必须作具体分析:思想深刻在哪里,人物怎见得鲜明……把文章剖析开来,一钉一铆吻合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首先要求作者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初学写书评对于长篇巨著一时难以驾驭,不宜贪大求多进行全面评价,那样最容易写得空泛,或者顾此失彼,甚至前后矛盾。宁可把口子开小一点,就文中一个人、一个场面、某一手法、某一观点去展开评论,笔力集中较易写得具体、深刻一些。尤其是对报刊投稿,更不宜面面俱到,流于一般化,那更求有一点新意,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一得之见,也较有可取之处。 【例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评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艺术风格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家归有光的名篇之一。全文基调亲切而又凄婉,字里行间笼罩着孤寂悲凉的气氛,倾注了难以遏抑的感情,读来娓娓动听,感人至极,但全文仅八百余字,选的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琐事,用的是不事雕琢的朴素言语,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对“百年老屋”项脊轩及已故三代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贯穿了全文。但在作者的笔下,这种亲切的回忆,缠绵的思恋,并没有诉诸于翻江倒海般的感情迸泻,也没有借助于轰轰烈烈的语言、动作渲染。作者像在讲述一个“不思量自难忘”的故事,将由项脊轩连接起来的那串甜蜜中带着酸楚,“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日子如实平淡地道来,把一些动人的生活细节素描似地勾勒出来,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却跃然纸上,读者分明感受到了从作者心泉中奔涌而出的绵绵情思和满腹的凄凉心酸。   文中对老保姆讲述母爱的一段描写最是传神笔墨: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没有繁琐的肖像描写,没有详细的动作刻画,仅如实地“客观”介绍,但一个默默而立的慈母形象却极其丰满地站在读者面前。及至“儿寒乎?欲食乎?”一句,人物形象更是呼之欲出,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朴实的感情何用刀削斧砍的雕琢?世间还有什么言语能比这灿如春晖的母爱心肠的自然流露更感人?读至此处,一股温馨的爱意扑面而来,两行真纯的热泪悄然落下,无怪乎“余泣’,妪亦泣”。文中对祖母的回忆,也只是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一句亲热的家常话语,一个殷切的祝福和期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慈爱祖母“阖门”而去的蹒珊身影,听到她“持笏”而至的絮絮爱语。“瞻顾遗迹”,叫人如何不“长号不自禁”。篇末追忆亡妻的一段话,更是令人扼腕叹息,饮泣不止。作者没有着眼于闺中柔情蜜意,爱妻的倩影娇音,而是将亡妻生前“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事,转述小妹们“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的话,款款道来。寥寥数笔,将夫妻间志趣相投,恩爱缱绻的缠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往昔多少欢娱,此时尽成追忆,回首往事,让人“欲语泪先流。”篇末一句“庭有琵琶材,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更是说尽了“物在人亡”的哀痛,道尽了“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的凄楚。读者分明可以听到“余久卧病无聊”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叹息;分明可以想见他“复砌南阁子”时,“满目凄凉,纵是笙歌也断肠”的哀伤。仅此一句话,“往事如烟梦难寻”的怅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凄凉尽在不言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正如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悱恻之思溢于言表。”是归有光散文的特点。这一特点在《项》文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原力通篇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评析】 “涵泳亡夫兴味长”,本文作者体味出了《项脊轩志》的艺术风格,品出了意味,评出了特色。 文章最大的特点着眼于“评”,引文为“评”服务,“引”与“评”结合自然,天衣无缝;不是“油是油,水是水”。 作者知识面较宽,引论也较贴切。
看了 作文。从本单元所学文章中,自...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