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内容

题目详情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内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文章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语言浅显平实,却旨趣深远.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的深刻含义.
   2.分清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从而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的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3.学习本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文章结构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至15自然段):讲吃花生时的议论.
  写作特点
   课文的特点是主次分明.根据中心,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中心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语言积累
   鲜红嫩绿 爱幕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台湾省台南市,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1935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集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看了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落花生》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