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漫成一首’描写了什么的美景?透露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末尾一句与前三句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题目详情
‘漫成一首’描写了什么的美景?透露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末尾一句与前三句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
  【赏析】:
  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评析】: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话外音】: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看了 ‘漫成一首’描写了什么的美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成了什么’一名学生说融化成了水一名学生说融化成了春天老师让学生用活泼造句前一名  2020-03-31 …

溪水的阅读答案。第二自然段写溪水“如何的沉闷”,第四自然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与快乐”,这里的“沉闷  2020-04-08 …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种历程,变化莫测的历程.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但水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是什么样.  2020-05-13 …

急啊急什么是冰川活动什么是冰川活动18:20之前一定要回答  2020-05-14 …

人是为什么而活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不一样但你能告诉我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吗??现在的我真的真的活着  2020-05-14 …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人为什么活着求大神帮助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人为什么活着下载人为别人活着快乐人为什  2020-05-20 …

三峡修建前地震与修建后地震比较?前段时间看到中央台的新闻,不是一套,像是什么生活经济频道之类的,其  2020-05-22 …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这条鱼有多重?”“这块石头太重了对两个重的分析A前一个指重力,后者指重力B两个都  2020-05-23 …

为什么一个人在短的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两年前我还是那个桀骜不驯、争强好胜、精力充沛、阳光活泼的男  2020-06-21 …

人生到底是一条直线还是曲线?人生到底一条曲线还是一条直线,为什么从前生活的很好,而现在才发现,原来  2020-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