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4分)逃离郭静娟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逃 离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3分)

2.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②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一棵树”的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王维一例传达出作者对“逃离”怎样的认识?作者认为面对生活应有怎样的态度?(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

②逃离现实社会环境,结果发现无处可逃。

③以旅行逃离此地,寻找陌生的风景,结果失落而回。

2.①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活对我们的嘲弄。我们自以为通过逃离能得到快乐,却没意识到其实已无处可逃。

②即使生活充满美好,但心若寂寞,眼中世界依然荒凉。

3.(1)写“一棵树”姿态不变却有风格迥异的美,引出下文对人们选择逃离的思考。

(2)文末用“一棵树”收束全文,首尾呼应。

(3)一棵树独自站立、不逃离却活得精彩,这一形象深化了主旨。

4.认识:作者认为即使逃离了现实的喧嚣,但若没有洒脱的情怀,现代人终逃不过内心的寂寞。

态度: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生活中的束缚、痛苦无处不在,只有立足当下生活,勇于承受生活之苦,才能发现痛苦背后的美好、欢乐。


1.


分 析:
可知文章是从逃离学校开始写起,到社会中有不断逃离自己目前处境,到最后逃离社会去旅行。根据题目的要求“哪几次”以及“3分”的分值,可以确定是三次。然后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这三次的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还要注意语言的概括和简洁。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分 析: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将句子放归到原文中,在原文中理解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还原修辞的手法,抓住关键词语,化形象的语言为直白的语言。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分 析:
“一棵树”这一形象的作用,就要考虑这一形象在结构上以及内容上有何作用。文章前后两次运用“一棵树”,可见在结构上就有首尾呼应的作用。而“一棵树”本身的形象就是对“逃离”这一主题有着作用。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分 析:
本道题涉及到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对王维的逃离的认识,另外一个是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第一问只需将作者对王维的逃离的认识在原文中找出即可。第二问则需要联系原文,作者写了三次逃离,每一次的逃离都没有成功,因此,作者对逃离持反对意见,与其逃离不如面对。


考点: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