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东汉时长度单位有哪些及与现代长度单位的换算
题目详情
东汉时长度单位有哪些及与现代长度单位的换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帛书,其中包括数量较大的一批遣策,共有6枚木牍和402枚竹简.30年后,这批遣策得以正式公布,刊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版.
马王堆一、二、三号墓都属长沙轪侯家族,规格高,随葬品很多,其中一号墓与三号墓的遣策有不少可对读.[1]一、三号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与该墓遣策所记大都相合,这是理解简文的有利条件.由于遣策性质的原因,其中有颇为丰富的量词,是汉语量词史的宝贵材料,很值得研究.关于一号墓遣策中的量词,已有学者作过一些研究.[2] 本文拟对三号墓遣策中的量词进行初步的整理探讨,以期对先秦两汉量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下葬时间,根据墓中出土的有纪年的木牍(即1号遣策),可知为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亦即公元前168年.这对于我们确定这批遣策语料写成时间提供了准确客观的依据,从而为分析审度简文量词的时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便于排印,以下所引简文个别的生僻字改为通行体,个别生僻的通假字也径出本字.
二、量词
通过整理,这批遣策中共有量词26个,均为物量词.它们可分为“自然单位量词”、“度量衡单位量词”两类.现逐一简述如下:
(一)自然单位量词
A.个体单位量词.
1.枚:相当于量词“个”、“块”.例如:
(1)250:“髹画小具杯廿枚.”
(2)253:“髹画华圩(盂)廿枚.”
(3)255:“髹画大般(盘),径三尺一寸,一枚.”
此词较多,它如:[3] 256,257,258,275,276,319.
2.编:用于书卷的量词,相当于“篇”、“卷”、“本”一类.例如:
(1)1:“(文帝前元)十二年,二月乙巳戊辰,家承(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葬物一编,书到先选(撰)具奏主葬君.”
这里的“葬物”,指葬物之册.“编”也有“书籍”义,但这里是决不能讲为“书籍”义的,因为“编”之“书籍”义产生得很晚,至少到了初唐前后才产生.
3.人:用于量人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家承(丞)一人.”
(2)4:“宦者九人.”
(3)7:“偶人二人,其一人操迁盖,一人操矛.”
此词很多,它如:4,6,9,10,11,12,20,21,22,23,24,25,26,42,43,44,45,46,47,48,51,52,57,58,59,68,69,70,71,72,73.
4.乘:用于量车辆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60:“安车一乘,驾六马.”
(2)62:“温车二乘,乘驾六马.”
(3)64:“大车一乘,驾四马.”
此词较多,它如:61,63,66,71,73,等等.
5.两1:同量词“辆”,用于量车辆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73:“辎车一两,牛车十两.”
6.匹:用于量马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67:“附马二匹.”
(2)69:“胡骑二匹,匹一人.”
(3)73:“马五十匹,附马二匹,骑九十八匹.”
它如:68,70.
7.鼎:本指一种有足的炊器,也用于盛食物,用为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74:“鹿肉、芋白羹一鼎.”
(2)76:“小叔(菽)、胁白羹一鼎.”
(3)100:“兔羹一鼎.”
此词很多,它如:75,77,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1,102,103,104.
8.资:本指带釉硬陶罐,后作“瓷”,[4]用为盛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122:“鱼脂一资.”
(2)124:“瓜酱一资.”
(3)125:“瓜苴(菹)一资.”
它如:123,126.
9.:本指陶壶类容器,遣策中用为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一号墓遣策98:“马酱一.”整理者注:“,疑从土从旃省声……从丹声,与儋为双声.《史记·货殖列传》:‘浆千儋’,《索隐》引孟康曰:‘儋,石罂也.’《汉书·蒯通传》:颜注引应劭曰:‘齐人名小罂为儋.’或释,疑即瓨(或释土瓦 )字繁体.《史记·货殖列传》:‘醯酱千瓨’(《汉书》同),《集解》引徐广曰:‘长颈罂.’《说文·瓦部》:‘瓨,似罂长颈,受升.’简文称者凡四简(简九八——101),似皆盛醯酱食品.对照出土物,当指陶壶类言.”[5] 例如:
(1)110:“然(橪)一.”然,读为“臡”,《尔雅·释器》:“肉谓之醢,有骨者谓之臡.”一说读为“橪”,小酸枣.
(2)111:“肉魫一.”
(3)112:“鱼魫一.”
此词较多,它如: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6]
10. :本指土制容器,盖读为“舍”.“舍”的本文为“馆舍”,《说文·亼部》:“舍,市居为舍.”故可引申出“装盛”义,遣策中当指陶器类土制盛物器皿,用作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127:“赖(芥)苴一.”
(2)130:“无夷一 .”无夷,即芜荑.
(3)131:“婺俞一”
它如:128,129,132.
11.囊:本指袋状盛食器,用作盛物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04:“五种五囊,囊盛三石.”种,种子.
(2)205:“蕡十四囊.”
12.笥:竹制盛物个体单位量词,即竹箱,竹筐,相当于量词“箱”、“筐”.例如:
(1)133:“熬豚一笥.”
(2)144:“炙鸡一笥.”
(3)152:“糖一笥.”
此词很多,它如:134,135,136,137,138,139,140,142,141,143,145,146,147,149,150,151,153,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278,279.
13.器:盛物单位量词.器,本指器皿,《说文·部》:“器,皿也.”段注:“器乃凡器统称.”故可用为盛物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07:“牛胁炙一器.”
(2)217:“牛濯脾、含(月含)、心、肺各一器.”
(3)235:“炮芋一器.”
此词很多,它如: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
14.合:盛物个体单位量词.本当是指有盖的盛物器,用为量词.“合”有“合闭、合拢”义,故可指有盖的盛物器,也许后世的“盒”即源于此.例如:
(1)236:“右方凡两笥六十七合.其十三合受中,五十四合临湘家给.”
(2)266:“髹画盛十合.”
(3)268:“冠大小各一,布冠笥,五采(彩)画一合.”
它如:261,267,273.
B.集体单位量词.
15.具:用于量成套器物,一具相当于一套.例如:
(1)34:“角弩一具.”
(2)297:“瓦雍甗一具.”甗,为一种炊器,上部是透底的甑,下部是鬲,中置一有孔的箅,上下部多分开,故以“具”称.
(3)315:“博一具”.
它如:36.
16.:相当于量词“串”.,可能读为“”(jí),义为“集”.[7] 一号墓遣策138:“梅十.”墓中出土一迭用竹签串起来的梅子.例如:
(1)105:“鱼离(两)隽(签)一.”鱼一串,为竹签穿起来的两条鱼.
(2)107:“笋廿.”
(3)108:“白鱼廿.”
它如:106,109.
17.双:用于量配对的东西.
(1)322:“疏(梳)比(篦)一双.”
(2)338:“白革带,髹革带,各二双.”
(3)340:“剑带二双.”
它如:341.
18.堵(楮):用于量配套悬挂的钟、磬、铃类乐器.简文写作“楮”.[8] 例如:
(1)13:“钟、鏺各一楮(堵).”整理者认为,鏺,读为“钹”.准此,则简文意指钟钹各一堵.
19.两2:用于量配对的东西.例如:
(1)280:“髹履一两.”
(2)391:“丝履二两.”
(3)392:“接麤一两.”麤,即粗.整理者注:“接麤当指麻枲类草鞋.”
(二)度量衡单位量词
A.长度单位量词.
20.丈:长度单位.两汉1引等于10丈(西汉和新莽合2310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丈等于10尺(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尺等于10寸(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例如:
(1)306:“滑辟席,广四尺,长丈,生缯椽(缘).”长丈,即长一丈.
(2)389:“椁中绣帷一,褚缋椽(缘),素绞,袤二丈二尺,广五尺.”
(3)390:“非衣一,长丈二尺.”
21.尺:长度单位.1尺等于10寸,西汉及新莽1尺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例如:
(1)255:“髹画大般(盘),径三尺一寸,一枚.”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径尺,即直径一尺.
(3)274:“木五菜(彩)画并(屏)风,长五尺,高五尺,一.”
它如:256,265,257,258,259,272,275,305,306,389,390.
22.寸:长度单位.1寸等于10分,西汉及新莽1寸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例如:
(1)256:“髹画平般(盘),径二尺五寸,三枚.”
(2)265:“布付篓一,长尺一寸.”
(3)271:“布曾(缯)检一,锥画,广尺二寸.”
它如:251,255,258,259,275,276.
B.容量单位量词.
23.斗:容量单位.两汉1斛等于10斗(合20000毫升),1斗等于10升(合2000毫升).例如:
(1)254:“髹画木圩(盂)一,容五斗.”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
(3)201:“葵种五斗,布囊.”
它如:202,203.
24.升:容量单位.十分之一斗,两汉1升为200毫升.例如:
(1)243:“髹画七升卮五,皆有盖.”
(2)244:“髹画二升卮廿.”
(3)246:“髹布小卮二,容二升,有盖.”
它如:245,260.
C.重量单位量词.
25.石:重量单位.两汉1石等于4钧(西汉合29760克,新莽合28560克,东汉26400克),1钧等于30斤(西汉合7440克,新莽合7140克,东汉6600克).例如:
(1)193:“稻白鲜米五石,布囊.”
(2)198:“麦五石,布囊二.”
(3)200:“麻种一石,布囊.”
它如:194,195,196,197,199,204.
26.斤:重量单位.1斤等于16两,西汉合248克,新莽合238克,东汉220克.例如:
(1)302:“菜(彩)金如大菽,五百斤.”
(2)303:“土金千斤.”
三、数量表示法
遣策中的数量表示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名+数
通过名词与数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198:“麦五石,布囊二.”
(2)299:“熏卢(炉)二.”
(3)282:“土牛百.”
(二)数+名
通过数词与名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60:“安车一乘,驾六马.”
(2)61:“大车一乘,驾六马.”
(3)62:“温车二乘,乘驾六马.”
(三)名+数+量
通过名词与数词、量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5:“宦者九人,其四人服牛车.”
(2)44:“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3)319:“象筭卅枚.”
(四)名+量
实际上同“名+一+量”,即量词前隐含了数词“一”.例如:
(1)390:“非衣一,长丈二尺.”长丈,即长一丈.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径尺,即“径一尺”.
(3)271:“布曾(缯)检一,锥画,广尺二寸.”广尺,即“广一尺”.
还有量词前隐藏含副词“每”的,例如:
(4)69:“胡骑二匹,匹一人.”匹一人,(胡骑)每匹一人.
以上四种表示法,其中“(一)名+数”和“(三)名+数+量”两种在简文中使用得最多.
四、馀论
通过对三号墓遣策量词的清理研究,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量词使用的随意性.
简文量词的使用,时见随意性,同一物或用此量词称量,或用彼量词来称量,显得不稳定.例如:
简71:“辎车一乘.”
而简73为对所葬车马的总结,却言“辎车一两”,该简全文如下:
“右方车十乘,马五十匹,附马二匹,骑九十八匹,辎车一两,牛车十两,牛十一,竖十一人.”
(二)关于一些量词的意义问题.
有些量词的意义,今从简文来看,传统观点可能当修正.例如关于“堵”谓成套的悬挂乐器时是否仅指钟和磬的问题.
《周礼·春官·小胥》:“凡县(悬)钟,半为堵,全为肆.”郑玄注:“钟磬者,编县(悬)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虚,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在一虚,即在一边.郑注意思是:编悬起来的钟或磬,十六枚为一套置于一边谓一堵,钟、磬各一堵谓之肆.
后世受此影响,以为“堵”谓成套的悬挂乐器时是否仅指钟和磬,如《汉语大词典·土部》(13卷本卷二1103页)“堵”:“⑦将编钟或编磬十六枚悬于一虚之称.”书证为上《周礼》及《郑注》.《辞源》(修订本609页)、《汉语大字典》(8卷本448页)也均持此说.
但是,今从遣策量词来看,此说当修正.因为简13云:
钟、鏺各一楮(堵).
整理者认为:“鏺,或作钹.《集韵·入声九》中‘钹’字注作‘钹,铃属’.”鏺,《广韵》滂母、末韵.钹,《广韵》并母、末韵.二字音近.整理者之说似可成立.钹,古辞书最早见于《玉篇·金部》:“钹,铃也.”今所见传世文献最早见载于晋法显《佛国记》.退一步说,即使简文“鏺”不一定当读为“钹”,“堵”并非仅指“钟、磬”也是无疑的.总之,传统观点当修正为:堵,谓成套悬挂的钟、磬等乐器,古以十六枚而在一边谓之堵.
(三)关于汉语史上量词的成员问题.
汉语量词史上到底共有多少量词,各个阶段时期的量词成员情况如何,这些是汉语量词史上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在研究量词史时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实际上解决得并不太好,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量词成员的情况,过去主要依据传世文献来进行研究,自然结论不可避免地会多多少少有些问题.今从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来看,证明我们过去对先秦两汉量词的成员的认识是需要修正,需要更正的,因为内中就有我们原来未曾知晓的量词.例如上文所举简文中的以下量词:
合:盛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资(瓷):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舍):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笥:盛物个体单位量词.
():集体单位量词.
以上这些单位量词,可能有些在简文中还不是典型的完全成熟了的量词,但它们表量的性质是确定的.无论如何,这些词在汉语量词史上特别是先秦两汉量词断代史研究方面,都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需要我们认真地鉴别它们的身份,审度它们的表量作用.
(四)关于一些量词产生的时间问题.
量词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尽量弄清楚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间,这既是量词发展史研究的需要,也是词汇发展史研究的需要.今从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来看,过去我们对一些量词产生时代的认识需要修正.例如上文所举简文中的以下量词:
囊:盛物单位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唐代(《隋书》).
器:盛物单位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六朝.
编:用于量书卷的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早见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或135——).
堵(楮):用于量配套悬挂的钟、磬、铃类乐器的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东汉(见上文(二)所引《周礼》郑注).
简文中的以上这些量词,将我们原来对它们产生时代的认识予以了刷新,有的甚至刷新了好几百年.这充分说明简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非常可喜的.
通过上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的探讨启示我们,先秦两汉距今太远,文献流失亡佚太多,文献传抄亦易使之“失真”,故在大量简帛文献问世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简帛量词的研究,改变过去研究汉语量词时主要依靠传世文献的做法,对简帛中的所有量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尤其要重视其中的口语性文献应用性文献的量词研究,方利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因为简帛属于出土文献,而出土文献具有传世文献无以比拟的优越性,这就是它的文献真实性(authenticity),此点在简帛的口语性文献应用性文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附:本文属本人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帛量词研究》(05BYY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敬祈方家指正.
[1] 一号墓遣策的内容可见: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2] 如王贵元先生《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和量词》,载《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2002年版.
[3] 为节省篇幅,以下只列该量词出处(简号),不出文句.下同.
[4] 此取唐兰先生观点,说详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
[5],似还可设想读为“罐”.罐,牙音见母、元部.“”从“丹”声,舌头音端母、元部.二字韵同,声有些差异.兹说仅聊备参考.不过,无论怎么说,是一种壶罐类盛物器是无疑的.另参下注.
[6] “”的作用大概与“资”相当,因上举(1)(2)(3)(4)之“”一号墓遣策分别作“资”,现对比如下:
(1)95:“万隹 然一资.”
(2)91:“肉魫一资.”
(3)90:“鱼魫一资.”
再者,三号墓遣策236:“右方凡两笥六十七合.其……资廿一,其七受中,十四临湘家给.”这里“资”并举,似也可说明.
[7] 此取唐兰先生观点,说详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
[8] 关于“堵”的意义,详下文“三馀论”有关部分.
补充
丈:长度单位.两汉1引等于10丈(西汉和新莽合2310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丈等于10尺(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尺等于10寸(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
尺:长度单位.1尺等于10寸,西汉及新莽1尺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
寸:长度单位.1寸等于10分,西汉及新莽1寸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
马王堆一、二、三号墓都属长沙轪侯家族,规格高,随葬品很多,其中一号墓与三号墓的遣策有不少可对读.[1]一、三号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与该墓遣策所记大都相合,这是理解简文的有利条件.由于遣策性质的原因,其中有颇为丰富的量词,是汉语量词史的宝贵材料,很值得研究.关于一号墓遣策中的量词,已有学者作过一些研究.[2] 本文拟对三号墓遣策中的量词进行初步的整理探讨,以期对先秦两汉量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下葬时间,根据墓中出土的有纪年的木牍(即1号遣策),可知为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亦即公元前168年.这对于我们确定这批遣策语料写成时间提供了准确客观的依据,从而为分析审度简文量词的时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便于排印,以下所引简文个别的生僻字改为通行体,个别生僻的通假字也径出本字.
二、量词
通过整理,这批遣策中共有量词26个,均为物量词.它们可分为“自然单位量词”、“度量衡单位量词”两类.现逐一简述如下:
(一)自然单位量词
A.个体单位量词.
1.枚:相当于量词“个”、“块”.例如:
(1)250:“髹画小具杯廿枚.”
(2)253:“髹画华圩(盂)廿枚.”
(3)255:“髹画大般(盘),径三尺一寸,一枚.”
此词较多,它如:[3] 256,257,258,275,276,319.
2.编:用于书卷的量词,相当于“篇”、“卷”、“本”一类.例如:
(1)1:“(文帝前元)十二年,二月乙巳戊辰,家承(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葬物一编,书到先选(撰)具奏主葬君.”
这里的“葬物”,指葬物之册.“编”也有“书籍”义,但这里是决不能讲为“书籍”义的,因为“编”之“书籍”义产生得很晚,至少到了初唐前后才产生.
3.人:用于量人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家承(丞)一人.”
(2)4:“宦者九人.”
(3)7:“偶人二人,其一人操迁盖,一人操矛.”
此词很多,它如:4,6,9,10,11,12,20,21,22,23,24,25,26,42,43,44,45,46,47,48,51,52,57,58,59,68,69,70,71,72,73.
4.乘:用于量车辆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60:“安车一乘,驾六马.”
(2)62:“温车二乘,乘驾六马.”
(3)64:“大车一乘,驾四马.”
此词较多,它如:61,63,66,71,73,等等.
5.两1:同量词“辆”,用于量车辆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73:“辎车一两,牛车十两.”
6.匹:用于量马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67:“附马二匹.”
(2)69:“胡骑二匹,匹一人.”
(3)73:“马五十匹,附马二匹,骑九十八匹.”
它如:68,70.
7.鼎:本指一种有足的炊器,也用于盛食物,用为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74:“鹿肉、芋白羹一鼎.”
(2)76:“小叔(菽)、胁白羹一鼎.”
(3)100:“兔羹一鼎.”
此词很多,它如:75,77,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1,102,103,104.
8.资:本指带釉硬陶罐,后作“瓷”,[4]用为盛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122:“鱼脂一资.”
(2)124:“瓜酱一资.”
(3)125:“瓜苴(菹)一资.”
它如:123,126.
9.:本指陶壶类容器,遣策中用为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一号墓遣策98:“马酱一.”整理者注:“,疑从土从旃省声……从丹声,与儋为双声.《史记·货殖列传》:‘浆千儋’,《索隐》引孟康曰:‘儋,石罂也.’《汉书·蒯通传》:颜注引应劭曰:‘齐人名小罂为儋.’或释,疑即瓨(或释土瓦 )字繁体.《史记·货殖列传》:‘醯酱千瓨’(《汉书》同),《集解》引徐广曰:‘长颈罂.’《说文·瓦部》:‘瓨,似罂长颈,受升.’简文称者凡四简(简九八——101),似皆盛醯酱食品.对照出土物,当指陶壶类言.”[5] 例如:
(1)110:“然(橪)一.”然,读为“臡”,《尔雅·释器》:“肉谓之醢,有骨者谓之臡.”一说读为“橪”,小酸枣.
(2)111:“肉魫一.”
(3)112:“鱼魫一.”
此词较多,它如: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6]
10. :本指土制容器,盖读为“舍”.“舍”的本文为“馆舍”,《说文·亼部》:“舍,市居为舍.”故可引申出“装盛”义,遣策中当指陶器类土制盛物器皿,用作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127:“赖(芥)苴一.”
(2)130:“无夷一 .”无夷,即芜荑.
(3)131:“婺俞一”
它如:128,129,132.
11.囊:本指袋状盛食器,用作盛物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04:“五种五囊,囊盛三石.”种,种子.
(2)205:“蕡十四囊.”
12.笥:竹制盛物个体单位量词,即竹箱,竹筐,相当于量词“箱”、“筐”.例如:
(1)133:“熬豚一笥.”
(2)144:“炙鸡一笥.”
(3)152:“糖一笥.”
此词很多,它如:134,135,136,137,138,139,140,142,141,143,145,146,147,149,150,151,153,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278,279.
13.器:盛物单位量词.器,本指器皿,《说文·部》:“器,皿也.”段注:“器乃凡器统称.”故可用为盛物个体单位量词.例如:
(1)207:“牛胁炙一器.”
(2)217:“牛濯脾、含(月含)、心、肺各一器.”
(3)235:“炮芋一器.”
此词很多,它如: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
14.合:盛物个体单位量词.本当是指有盖的盛物器,用为量词.“合”有“合闭、合拢”义,故可指有盖的盛物器,也许后世的“盒”即源于此.例如:
(1)236:“右方凡两笥六十七合.其十三合受中,五十四合临湘家给.”
(2)266:“髹画盛十合.”
(3)268:“冠大小各一,布冠笥,五采(彩)画一合.”
它如:261,267,273.
B.集体单位量词.
15.具:用于量成套器物,一具相当于一套.例如:
(1)34:“角弩一具.”
(2)297:“瓦雍甗一具.”甗,为一种炊器,上部是透底的甑,下部是鬲,中置一有孔的箅,上下部多分开,故以“具”称.
(3)315:“博一具”.
它如:36.
16.:相当于量词“串”.,可能读为“”(jí),义为“集”.[7] 一号墓遣策138:“梅十.”墓中出土一迭用竹签串起来的梅子.例如:
(1)105:“鱼离(两)隽(签)一.”鱼一串,为竹签穿起来的两条鱼.
(2)107:“笋廿.”
(3)108:“白鱼廿.”
它如:106,109.
17.双:用于量配对的东西.
(1)322:“疏(梳)比(篦)一双.”
(2)338:“白革带,髹革带,各二双.”
(3)340:“剑带二双.”
它如:341.
18.堵(楮):用于量配套悬挂的钟、磬、铃类乐器.简文写作“楮”.[8] 例如:
(1)13:“钟、鏺各一楮(堵).”整理者认为,鏺,读为“钹”.准此,则简文意指钟钹各一堵.
19.两2:用于量配对的东西.例如:
(1)280:“髹履一两.”
(2)391:“丝履二两.”
(3)392:“接麤一两.”麤,即粗.整理者注:“接麤当指麻枲类草鞋.”
(二)度量衡单位量词
A.长度单位量词.
20.丈:长度单位.两汉1引等于10丈(西汉和新莽合2310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丈等于10尺(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尺等于10寸(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例如:
(1)306:“滑辟席,广四尺,长丈,生缯椽(缘).”长丈,即长一丈.
(2)389:“椁中绣帷一,褚缋椽(缘),素绞,袤二丈二尺,广五尺.”
(3)390:“非衣一,长丈二尺.”
21.尺:长度单位.1尺等于10寸,西汉及新莽1尺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例如:
(1)255:“髹画大般(盘),径三尺一寸,一枚.”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径尺,即直径一尺.
(3)274:“木五菜(彩)画并(屏)风,长五尺,高五尺,一.”
它如:256,265,257,258,259,272,275,305,306,389,390.
22.寸:长度单位.1寸等于10分,西汉及新莽1寸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例如:
(1)256:“髹画平般(盘),径二尺五寸,三枚.”
(2)265:“布付篓一,长尺一寸.”
(3)271:“布曾(缯)检一,锥画,广尺二寸.”
它如:251,255,258,259,275,276.
B.容量单位量词.
23.斗:容量单位.两汉1斛等于10斗(合20000毫升),1斗等于10升(合2000毫升).例如:
(1)254:“髹画木圩(盂)一,容五斗.”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
(3)201:“葵种五斗,布囊.”
它如:202,203.
24.升:容量单位.十分之一斗,两汉1升为200毫升.例如:
(1)243:“髹画七升卮五,皆有盖.”
(2)244:“髹画二升卮廿.”
(3)246:“髹布小卮二,容二升,有盖.”
它如:245,260.
C.重量单位量词.
25.石:重量单位.两汉1石等于4钧(西汉合29760克,新莽合28560克,东汉26400克),1钧等于30斤(西汉合7440克,新莽合7140克,东汉6600克).例如:
(1)193:“稻白鲜米五石,布囊.”
(2)198:“麦五石,布囊二.”
(3)200:“麻种一石,布囊.”
它如:194,195,196,197,199,204.
26.斤:重量单位.1斤等于16两,西汉合248克,新莽合238克,东汉220克.例如:
(1)302:“菜(彩)金如大菽,五百斤.”
(2)303:“土金千斤.”
三、数量表示法
遣策中的数量表示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名+数
通过名词与数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198:“麦五石,布囊二.”
(2)299:“熏卢(炉)二.”
(3)282:“土牛百.”
(二)数+名
通过数词与名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60:“安车一乘,驾六马.”
(2)61:“大车一乘,驾六马.”
(3)62:“温车二乘,乘驾六马.”
(三)名+数+量
通过名词与数词、量词的结合来表示.例如:
(1)5:“宦者九人,其四人服牛车.”
(2)44:“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3)319:“象筭卅枚.”
(四)名+量
实际上同“名+一+量”,即量词前隐含了数词“一”.例如:
(1)390:“非衣一,长丈二尺.”长丈,即长一丈.
(2)261:“髹画检,径尺,食盐成(盛)五斗,二合.”径尺,即“径一尺”.
(3)271:“布曾(缯)检一,锥画,广尺二寸.”广尺,即“广一尺”.
还有量词前隐藏含副词“每”的,例如:
(4)69:“胡骑二匹,匹一人.”匹一人,(胡骑)每匹一人.
以上四种表示法,其中“(一)名+数”和“(三)名+数+量”两种在简文中使用得最多.
四、馀论
通过对三号墓遣策量词的清理研究,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量词使用的随意性.
简文量词的使用,时见随意性,同一物或用此量词称量,或用彼量词来称量,显得不稳定.例如:
简71:“辎车一乘.”
而简73为对所葬车马的总结,却言“辎车一两”,该简全文如下:
“右方车十乘,马五十匹,附马二匹,骑九十八匹,辎车一两,牛车十两,牛十一,竖十一人.”
(二)关于一些量词的意义问题.
有些量词的意义,今从简文来看,传统观点可能当修正.例如关于“堵”谓成套的悬挂乐器时是否仅指钟和磬的问题.
《周礼·春官·小胥》:“凡县(悬)钟,半为堵,全为肆.”郑玄注:“钟磬者,编县(悬)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虚,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在一虚,即在一边.郑注意思是:编悬起来的钟或磬,十六枚为一套置于一边谓一堵,钟、磬各一堵谓之肆.
后世受此影响,以为“堵”谓成套的悬挂乐器时是否仅指钟和磬,如《汉语大词典·土部》(13卷本卷二1103页)“堵”:“⑦将编钟或编磬十六枚悬于一虚之称.”书证为上《周礼》及《郑注》.《辞源》(修订本609页)、《汉语大字典》(8卷本448页)也均持此说.
但是,今从遣策量词来看,此说当修正.因为简13云:
钟、鏺各一楮(堵).
整理者认为:“鏺,或作钹.《集韵·入声九》中‘钹’字注作‘钹,铃属’.”鏺,《广韵》滂母、末韵.钹,《广韵》并母、末韵.二字音近.整理者之说似可成立.钹,古辞书最早见于《玉篇·金部》:“钹,铃也.”今所见传世文献最早见载于晋法显《佛国记》.退一步说,即使简文“鏺”不一定当读为“钹”,“堵”并非仅指“钟、磬”也是无疑的.总之,传统观点当修正为:堵,谓成套悬挂的钟、磬等乐器,古以十六枚而在一边谓之堵.
(三)关于汉语史上量词的成员问题.
汉语量词史上到底共有多少量词,各个阶段时期的量词成员情况如何,这些是汉语量词史上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在研究量词史时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实际上解决得并不太好,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量词成员的情况,过去主要依据传世文献来进行研究,自然结论不可避免地会多多少少有些问题.今从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来看,证明我们过去对先秦两汉量词的成员的认识是需要修正,需要更正的,因为内中就有我们原来未曾知晓的量词.例如上文所举简文中的以下量词:
合:盛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资(瓷):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舍):盛食物的个体单位量词.
笥:盛物个体单位量词.
():集体单位量词.
以上这些单位量词,可能有些在简文中还不是典型的完全成熟了的量词,但它们表量的性质是确定的.无论如何,这些词在汉语量词史上特别是先秦两汉量词断代史研究方面,都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需要我们认真地鉴别它们的身份,审度它们的表量作用.
(四)关于一些量词产生的时间问题.
量词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尽量弄清楚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间,这既是量词发展史研究的需要,也是词汇发展史研究的需要.今从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来看,过去我们对一些量词产生时代的认识需要修正.例如上文所举简文中的以下量词:
囊:盛物单位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唐代(《隋书》).
器:盛物单位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六朝.
编:用于量书卷的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早见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或135——).
堵(楮):用于量配套悬挂的钟、磬、铃类乐器的量词.原来以为此量词产生于东汉(见上文(二)所引《周礼》郑注).
简文中的以上这些量词,将我们原来对它们产生时代的认识予以了刷新,有的甚至刷新了好几百年.这充分说明简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非常可喜的.
通过上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量词的探讨启示我们,先秦两汉距今太远,文献流失亡佚太多,文献传抄亦易使之“失真”,故在大量简帛文献问世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简帛量词的研究,改变过去研究汉语量词时主要依靠传世文献的做法,对简帛中的所有量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尤其要重视其中的口语性文献应用性文献的量词研究,方利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因为简帛属于出土文献,而出土文献具有传世文献无以比拟的优越性,这就是它的文献真实性(authenticity),此点在简帛的口语性文献应用性文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附:本文属本人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帛量词研究》(05BYY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敬祈方家指正.
[1] 一号墓遣策的内容可见: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2] 如王贵元先生《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和量词》,载《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2002年版.
[3] 为节省篇幅,以下只列该量词出处(简号),不出文句.下同.
[4] 此取唐兰先生观点,说详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
[5],似还可设想读为“罐”.罐,牙音见母、元部.“”从“丹”声,舌头音端母、元部.二字韵同,声有些差异.兹说仅聊备参考.不过,无论怎么说,是一种壶罐类盛物器是无疑的.另参下注.
[6] “”的作用大概与“资”相当,因上举(1)(2)(3)(4)之“”一号墓遣策分别作“资”,现对比如下:
(1)95:“万隹 然一资.”
(2)91:“肉魫一资.”
(3)90:“鱼魫一资.”
再者,三号墓遣策236:“右方凡两笥六十七合.其……资廿一,其七受中,十四临湘家给.”这里“资”并举,似也可说明.
[7] 此取唐兰先生观点,说详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
[8] 关于“堵”的意义,详下文“三馀论”有关部分.
补充
丈:长度单位.两汉1引等于10丈(西汉和新莽合2310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丈等于10尺(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一尺等于10寸(西汉和新莽合23.1厘米,东汉合23.75厘米).
尺:长度单位.1尺等于10寸,西汉及新莽1尺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
寸:长度单位.1寸等于10分,西汉及新莽1寸为2.31厘米,东汉为2.375厘米
看了 东汉时长度单位有哪些及与现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表示.(2)单位及换算①单位:,简称,符号是,还有千 2020-05-13 …
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及过程详解?箍筋周长及计算公式,箍筋调整值公式; 2020-05-17 …
gmat考试单位转换要背下来吗?想知道math部分中涉及到单位换算的部分是要背下来还是题目里面会给 2020-06-09 …
人们常说的3分管有多粗?即所谓的1分,2分,3分,4分,6分和英寸及国际单位的等长换算 2020-06-12 …
电阻与电容相乘,单位怎么对应的?比如1K的电阻与1uf的电容相乘.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2,且f2 2020-06-25 …
已知三角形两点坐标和另一边边长及夹角,求另一点坐标已知A点坐标(X1,Y1),B点坐标(X2,Y2 2020-06-27 …
请从下面典故中找出相关人物:投笔从戎:兔死狗烹:前倨后恭:鞭长莫及:单刀赴会:杯弓蛇影请从下面典故 2020-07-04 …
已知弓形的弦长及高,请帮忙计算弧长.已知弓形的弦长为L=1.75m,高H=0.3m,怎样计算弓形的 2020-07-31 …
Excel中公式涉及的单元格个数如何计算:如B16=sum(B1:B15)=15,B16=sum(B 2020-11-01 …
利用vb实现科学计算器功能可以完成6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规则先乘除后加减。可以完成6位数的三角运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