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有一种消失令人无可奈何:淡出生活的邮筒,终将老去的亲人,一段无法挽回的错过……对此你有何体验和感慨,请自选角度,自拟题

题目详情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有一种消失令人无可奈何:淡出生活的邮筒,终将老去的亲人,一段无法挽回的错过……

对此你有何体验和感慨,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

2.有人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你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曾经给出了200余种理论。要确定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

又有一次,有人问他:“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他的回答是:“那就对了!”

你对丁肇中的回答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逝去的时光

时光,在一阵喧嚣之后会变为沉寂,快乐的日子随着时光的脚步在渐渐远去。过去那些难忘的日子,总是梦绕魂牵,在心中留下了依依不舍的情结。

不经意间,翻阅那泛黄的日记,看着写满雨露沧桑的记忆,如同清风明月般的神秘与飘逸,感叹来去匆匆的岁月,霎那涌动的思潮,无论这样挽留,都无法记录拂袖而去的岁月,无力承载辛酸苦辣的回忆。

日子在不停的一页一页地翻着,季节在一季一季的转换,我在这寂静无聊,空虚寂寞中消磨者自己意志。颓废时,总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着种种借口和合适的理由,辩护着自己虚度光阴的无奈和困惑。不屑任何人的理解,萎靡不振,颓废消沉,消磨时光,亲手剪断自己的生命……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学会了习惯等待,让那无情的日子任意从自己的身旁溜走。日子也好像在和我们开着玩笑,它悄然的来到我们身边,又悄然的偷偷溜走。那些往日里的忧愁和悲伤,在逝水流年的涤荡下轻轻的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在记忆深处却日久弥香。在这样的欢笑中,自己渐渐的麻木,自己渐渐的消亡,生活的浪涛,涤磨去了年少懵懂的棱角,更不见了年轻时的勇气。我们慢慢的习惯了等待,在轮回中不知不觉的站回等待的原点,不知道这样的等待是否会有一个圆满的答案?这样的等待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许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中错过,期许着美好幸福,在失去后幡然醒悟。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

面对飞逝的时光,我们更多的是回忆,怀念,感叹。我们怀念过去,是因为过去的时光里包含了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无法回来。正如一位朋友说的好:过去的、回不来。回来的,不再完美。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岁月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挡,光阴的逝去你更无法挽留。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过去的也不会再回来。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蓦然发现,原来的完美已经渐渐老去,逝去的美好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无法重写昨天。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本书,翻开那苍凉的扉页,涂抹了不堪回首的以往,那么下一页我们该如何书写翻阅?那逝去的光阴最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月很美,夜很静……时光去,空悲切,又怎奈何?

2. 学贵质疑

“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如是说。

华中科大校长鼓励学生质疑管理者,引来舆论的一片赞誉。所言者无不慨叹当今青年对当局的言听计从,缺乏质疑。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否!环顾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质疑者。上溯三千年前,孟子“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寺,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党人敢于质疑数千年面绵绝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清廷垮台的序幕;自五四以降,青年学生组建党派,抨击政府,质疑权威,直接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亦有勇者,梁思成质疑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他们都被称为“国家的良心”,难道这些不都是响当当的质疑者吗?

那为什么我们学生现在缺乏了先辈的精神,竟沦落到要让被质疑者呼吁质疑的地步呢?

究其原因,在中国,质疑者太难当了。 太多的压制质疑的力量充斥在我们周围。我们一旦说出什么,迎来的往往是被批判,被调查,怀疑你居心叵测,怀疑你图谋不轨,马寅初在提出人口计划生育时遭到严厉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时间过去四十年,我们周围还有相当多的人是以力压服的批判者。他们不但听不见质疑声音,而且千方百计消弭这种声音。

另一方面,纵是有人勇于质疑,不畏强权,他也会发现自己的质疑仿佛是一记记打向空气的老拳。鲁迅说过,战士最怕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无物之阵。你的质疑不是被强有力地反驳,而是被冷漠地搁置;你的发帖不是被凶狠地删除,而是被一片赞誉声淹没;你的批判、发难不是被严厉地压制,而是被几个无聊甚至庸俗的笑话取代,这些时候,作为质疑者的你又会何去何从呢?你被淹没在笑声中,嘲笑、嬉笑、玩笑艾略特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巨响,而是一片呜咽。”试问,若每次质疑到头来都是这样的结果,那又有谁还会愿意质疑,然后让自己从一个英雄变为一个小丑呢?

质疑?质疑!这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不缺少有勇气的质疑者,但缺少有勇气的聆听者!西哲有句名言:“当政府烧书时必须起来阻止,否则下一步他们就会烧人。”保护或创造良好的质疑环境,对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那么,那些反对质疑的人们,张开你们的耳朵,收起你们的棍棒,撕下你们的伪善,质疑之声不用呼吁,自会到来!


1.


分 析:
题中给出了三种消失:淡出生活的邮筒,这种消失的实质是失去了应时价值的东西必然要走向消亡,落后的东西一定会毁灭;终将老去的亲人,这种消失的实质是光阴岁月的无法阻挡;一段无法挽回的错过,这种消失的实质是人生总会有错过的美好,每个人都会心存遗憾。这些消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令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面对这些消失,我们无能为力,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倍加珍惜。“对此你有何体验和感慨”,则提示我们可以写记叙文,叙述关于这方面的深刻体验,也可以写议论抒情文字,书写对于这些消失的感慨。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


分 析:
材料中叙述了人们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的两个问题。第一次问他:“在你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曾经给出了200余种理论。要确定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丁肇中的回答是“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这一回答说明:经验、已有理论都代表的是过去,是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只有继续做试验,才能不断接近事情的真相。因此,这一回答可以解释为真知来自于不断的摸索。第二次有人问他:“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他的回答是:“那就对了!”这一回答说明:如果实验与理论相同,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科学,只有推翻了旧理论,才能不断向前走。因此,这一回答可以解释为不能轻信经验,要敢于质疑。“你对丁肇中的回答有什么感想和思考”的提示则暗示了作文的议论性质,可以选定其中一面来立意,也可以综合两个方面:真理是在不断怀疑摸索中得出的。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