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孟子的为政之道是什么?
题目详情
孟子的为政之道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孟子饱读诗经与书经,对于古代历史非常熟悉,信手拈来都是精彩的数据,可以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譬如,他像孔子一样,在推崇尧与舜之外,也津津乐道夏、商、周三代开国圣君贤相的作为.
他的理想是“仁政”,因为仁政符合百姓向善的天性,并且可以全面照顾百姓的生活需求.只是如此一来,政治领袖就必须同时具备“德行、智慧、能力”了.除此之外,还须想方设法来增进百姓的福祉.圣君贤相的作为,是无比的劳苦,而他们却乐在其中.如果缺乏此一修养,又何必占据政治上的名位呢?现在进入民主时代,百姓除了靠政府领导,也有相对的自主空间,因此对于个人生活的幸与不幸,就不必也不能全部仰赖政治领袖了.
不过,能有孟子的思想作为参考,毕竟是一件好事.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往上提升的空间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特地根据两段《孟子》的原文,来说明他如何称许古代几位君主的表现.至于他自己未能投身于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则在“人溺己溺”一段话中也可略窥其意.他以颜渊的洁身自好来比拟自己,也算是用心良苦了.我们由此领略了知识分子出处进退的原则.
一、为政之道
关于政治,古人依身分与角色而有三种说法:天子与诸侯在主导政治,称为“为政”之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负责统筹及制订政策,称为“执政”;大夫(相当于部长)则分工合作,称为“从政”.孟子谈论古代圣王的为政作风,可谓各具特色又有一贯的原则.
他说:“大禹讨厌美酒而喜欢合理的言论.商汤把握公正的原则,选拔贤人没有固定的方法.周文王看待百姓有如他们受了伤,总是抚慰;望着正道却像没有看见,总是上进.周武王不轻慢身边的臣子,也不遗忘远方的臣子.周公想要融合三代圣王表现,实践上述四方面的美德;如果有不合当时情况的,就仰起头思考,夜以继日;侥幸想通了,就坐着等候天亮,立即去实践.”
夏朝的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文王与武王,都是开国明君.到了周公则想集其大成,制礼作乐,为国家奠下恒久的基业.他的名字是“旦”,正好符合“坐以待旦”的表现,力图使整个社会进入光天化日的理想阶段.后来孔子即以他为楷模,经常“梦见周公”.现在经由孟子的解说,可知周公何以值得我们推崇.为政之道,就是要承担责任,想办法让百姓善度此生.
二、人饥己饥
在孔子心目中,大禹治水有功,后稷负责农业,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的学生颜回能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保持快乐的心境,也同样值得称赞.
孟子引申此一观点,说:“大禹、后稷、颜回所取的原则是相同的.大禹想到天下的人有溺水的,就好像是自己让他们溺水的一样;后稷想到天下的人有挨饿的,就好像是自己让他们挨饿的一样,所以才会那么急迫要去拯救.大禹、后稷、颜回如果互相交换处境,所做的事也会一样的.假定现在有同住一屋的人打架,为了阻止他们,即使披散着头发戴上帽子而未系帽带,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同乡的邻人打架,也披散着头发戴上帽子而未系帽带就赶去阻止,那就是胡涂了;这时即使关上门不管,也是可以的.”
圣贤的用心是一样的,具体作法则要依环境与条件而定,所以颜回如果从政,应该也会有杰出的政绩.孟子在文中所举的“打架”例子,是要强调大禹与后稷没有逃避的余地,必须奋不顾身去拯救百姓;相对于此,颜回则身处乱世,没有机会去改变天下的大势,因而也只能“住在破旧的巷子里,靠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活下去.”这三位人物的际遇不同,但是都尽了自己的责任.
他的理想是“仁政”,因为仁政符合百姓向善的天性,并且可以全面照顾百姓的生活需求.只是如此一来,政治领袖就必须同时具备“德行、智慧、能力”了.除此之外,还须想方设法来增进百姓的福祉.圣君贤相的作为,是无比的劳苦,而他们却乐在其中.如果缺乏此一修养,又何必占据政治上的名位呢?现在进入民主时代,百姓除了靠政府领导,也有相对的自主空间,因此对于个人生活的幸与不幸,就不必也不能全部仰赖政治领袖了.
不过,能有孟子的思想作为参考,毕竟是一件好事.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往上提升的空间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特地根据两段《孟子》的原文,来说明他如何称许古代几位君主的表现.至于他自己未能投身于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则在“人溺己溺”一段话中也可略窥其意.他以颜渊的洁身自好来比拟自己,也算是用心良苦了.我们由此领略了知识分子出处进退的原则.
一、为政之道
关于政治,古人依身分与角色而有三种说法:天子与诸侯在主导政治,称为“为政”之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负责统筹及制订政策,称为“执政”;大夫(相当于部长)则分工合作,称为“从政”.孟子谈论古代圣王的为政作风,可谓各具特色又有一贯的原则.
他说:“大禹讨厌美酒而喜欢合理的言论.商汤把握公正的原则,选拔贤人没有固定的方法.周文王看待百姓有如他们受了伤,总是抚慰;望着正道却像没有看见,总是上进.周武王不轻慢身边的臣子,也不遗忘远方的臣子.周公想要融合三代圣王表现,实践上述四方面的美德;如果有不合当时情况的,就仰起头思考,夜以继日;侥幸想通了,就坐着等候天亮,立即去实践.”
夏朝的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文王与武王,都是开国明君.到了周公则想集其大成,制礼作乐,为国家奠下恒久的基业.他的名字是“旦”,正好符合“坐以待旦”的表现,力图使整个社会进入光天化日的理想阶段.后来孔子即以他为楷模,经常“梦见周公”.现在经由孟子的解说,可知周公何以值得我们推崇.为政之道,就是要承担责任,想办法让百姓善度此生.
二、人饥己饥
在孔子心目中,大禹治水有功,后稷负责农业,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的学生颜回能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保持快乐的心境,也同样值得称赞.
孟子引申此一观点,说:“大禹、后稷、颜回所取的原则是相同的.大禹想到天下的人有溺水的,就好像是自己让他们溺水的一样;后稷想到天下的人有挨饿的,就好像是自己让他们挨饿的一样,所以才会那么急迫要去拯救.大禹、后稷、颜回如果互相交换处境,所做的事也会一样的.假定现在有同住一屋的人打架,为了阻止他们,即使披散着头发戴上帽子而未系帽带,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同乡的邻人打架,也披散着头发戴上帽子而未系帽带就赶去阻止,那就是胡涂了;这时即使关上门不管,也是可以的.”
圣贤的用心是一样的,具体作法则要依环境与条件而定,所以颜回如果从政,应该也会有杰出的政绩.孟子在文中所举的“打架”例子,是要强调大禹与后稷没有逃避的余地,必须奋不顾身去拯救百姓;相对于此,颜回则身处乱世,没有机会去改变天下的大势,因而也只能“住在破旧的巷子里,靠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活下去.”这三位人物的际遇不同,但是都尽了自己的责任.
看了孟子的为政之道是什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1.把上述材料翻译成现代文.2.材料 2020-03-30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 2020-04-06 …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 2020-04-07 …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民政”, 2020-04-07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A.市舶司B.中 2020-04-26 …
解释地方政府为什么进行政策创新我想解释在现有政策下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要解释政府为什么要进 2020-05-13 …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为政和立政分别作何理解? 2020-05-22 …
英语翻译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2020-05-24 …
三国演义三国的历史为题材集中表现了什么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谁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2个都要回答 2020-06-09 …
天文里的北政之年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北政之年”、“南政之年”什么意思? 2020-06-12 …
相关搜索:孟子的为政之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