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经典语句或语段,加赏析优美或哲理语段,最好有理解、词语、句子运用赏析等、、字数越多越好.急求、、、、、、如果好的话还能再追加悬赏分.

题目详情
经典语句或语段,加赏析
优美或哲理语段,最好有理解、词语、句子运用赏析等、、
字数越多越好.
急求、、、、、、
如果好的话还能再追加悬赏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
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
【译文】
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注释】
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赏析】
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儒家的道是指人生的正确途径,也即择善而行.惩恶扬善,足见舜的性情笃诚,在与人为善的心情底下,只见人的优点,而不觉人的不善.在分析掌握事理的正反两方面时,自然分辨过与不及,知道恰当的做法,然后施行于人民.这便是舜的大智.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审:详细.笃:踏实、忠实.
【译文】
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赏析】
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善,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就能达到目的.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的博学,首先是学道、学礼,学文.学道便是追求真理,学礼即“六艺”,学文即古代文献,也是博学求知的快捷途径,掌握前人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经验总结.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人学习之后,就明白做人的道理,再把所学的知识去付诸行动,即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努力,永无止境,在道德实践的征途上日益前进.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赏析】
论述诚与明的关系.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自诚明”是说由真诚而明理.“自明诚”是说由明理而真诚.不论是出于天性或是教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二章.赞:助.参:与天地并立而为三.
【译文】
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赏析】
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善行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人可以与天地并地而为三.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
看了 经典语句或语段,加赏析优美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