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从《望岳》《春望》《石壕吏》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杜甫诗风变化

题目详情
从《望岳》《春望》《石壕吏》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杜甫诗风变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杜甫青年时期,正是唐朝达到高度繁荣的开元时代.二十岁后,杜甫先后到吴、越、齐、赵一带作了十几年的漫游,其间北上齐鲁,过历下,登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望岳》显示出诗人不凡的才质,那种雄放健拔的风格,正表现着诗人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安史乱起之后,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诗人眼底下的长安,经过一番杀戮洗劫之后,到处呈现出国破家亡的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时、恨别、忧国、思家,诗人把艺术和政治高度结合在一起.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爱得深,所以当国家残破时也就痛得深,写出来的诗也就特别感人.
诗人不单单是反映战乱给社会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更少,于是统治阶级便使用残暴的手段,把结婚一天的丈夫,还没成年的男子,以至老妇人都一齐强征入伍服役,这一切在《石壕吏》中表现得最集中、最深刻:“室中更无人……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诗人表露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怒,对民众百姓的极大同情.
这三首诗的风格从慷慨激昂到沉郁悲愤,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有关.所以学习这三首诗时一定要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深入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