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1.
分 析: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针对材料一中的“人杰地灵”,请你列举说明.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介绍)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 2020-04-06 …
英文翻译要快...其实,我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坚持走自己的路。虽然我也曾失落过,也曾悔恨过,也 2020-05-14 …
孤身只影不曾悔,身畔一缕幽思陪. 2020-05-16 …
材料一中王勃的诗句也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 2020-05-21 …
中国著名将军吉鸿昌曾写道:“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此诗表达了他舍身救国 2020-06-09 …
九章算术是谁发明的《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多人增补修订而成.根据研究,西汉的张苍 2020-06-13 …
请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吾年二十有五,行事遇人不甚少,未曾悔之恨之一也.及遇汝,始乱之,终弃之, 2020-07-02 …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2020-11-03 …
请读下面一首小诗“忽必烈,使中国的疆土空前扩大;忽必烈,使中国的民族空前融和;忽必烈,使中国的大门空 2020-12-0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