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2/2)仁.----《论语》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题目详情
(2/2)仁.----《论语》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句话出自《孟子》(战国).
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原文为文言文,如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为现代汉语如下: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地.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下面就介绍一下孟子吧.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原文为文言文,如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为现代汉语如下: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地.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下面就介绍一下孟子吧.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看了 (2/2)仁.----《论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2020-06-11 …
关于《盐铁论》的问题,“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 2020-06-17 …
一词多义大道之行复前行行:矜寡孤独者寡人寡:讲信修睦修狭者为之修: 2020-06-19 …
重庆万州人段霖夏在考上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后,为筹学费上街当搬运工,经媒体报道后,获得社会各界捐助数万 2020-07-07 …
知胜之道的译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2020-07-15 …
结合语境,写出一个含有此字且字义基本一致的成语(熟语)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20-11-07 …
: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是则平 2020-11-22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译文!内容有些不一样,我没找到一样的.“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 2020-11-27 …
英语翻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2020-11-27 …
英语翻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