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塞冁辕、缑氏 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 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辕辕、缑氏:均为军事要地。辗辕,山名;缑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九鼎, 图籍——按:审察
B.故 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拔:攻克
C.齐,韩、周之 国也——与:给予
D.臣请 其故——谒:陈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司马错正面阐述了伐蜀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今王之地小民贫
②劫天子,恶名也
③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④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⑤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⑥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D
3.A
4.(1)现在三川、周室正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啊,可是大王不争夺它们反而去争夺戎、狄,这就离帝王之业越来越远了。
  (2)蜀王改国号为侯,惠王又派陈庄去作蜀侯的相国。蜀国既已隶属于秦国,秦国更加富强起来,从而轻视天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