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范增论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范增论 苏 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②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③。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别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征兆。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 间 疏楚君王 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 夺其权 渐渐
C. 方 羽杀卿子冠军 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 陋 矣! 浅陋,没有见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曰:增 之 去善矣/羽 之 疑增必自是始矣
B.不 以 此时明去就之分/而诸侯叛之也, 以 弑义帝
C.不用其言 而 杀其所立/增与羽比肩 而 事义帝
D.当 于是 去耶?/ 于是 余有叹焉
11.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B.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C.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D.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12.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l)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2)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3)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9.A
10.A
11.C
12.B
13.(1)(如果)不离开,项羽必定要杀死范增,只遗憾他不能早一点离开罢了;(2)他杀义帝,便是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本源);(3)陈平虽然很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王呢?
【解析】
9.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间,离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介词,在;介词,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在这个时候,对这件事情。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人必定是先有了猜忌,然后谗言才能入耳。陈平虽然很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王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范增应当在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离开,杀卿子冠军就是杀义帝的征兆,杀义帝又是疑范增的本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恨”、大意各1分;(2)判断句、大意各1分;(3)智、间各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汉王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于是项羽怀疑范增和汉王秘密勾结,渐渐的削夺范增的权利。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基本已成定局,(剩下的事)君王自己办理吧。请把我这老骨头赏给我(意译是“告老还乡”),让我回家吧!”范增还没有回到彭城,就因背上长毒疮去世了。
苏轼说:“范增离开是对的。如果不离开,项羽必定会杀死范增,只可恨他没有早一点儿离开罢了。”既然这样那么范增应该以什么理由离开呢?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于因为此事失掉了天下,应该在这时离开吗?回答说:“不。范增当时要杀沛公,是做臣子的本分;项羽不杀沛公,是他还有君王的度量。范增为什么要因为这件事离开呢?《周易》上说:“知道事物变化的细微迹象,大概就是神明了吧。”《诗经》上说:“看到下雪之前,先凝聚的是水珠》”范增离开,应该是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得民心,是因为他凭借了项燕、秦太子扶苏之名。相遇的兴起,是因为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然而诸侯背叛项羽,是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义帝被立,范增是主要策划者,义帝的存亡,难道只是楚国的繁盛与衰败?也是范增与其(指义帝)祸福与共的关键。不会有义帝死去,范增还独自长久的活着的事呀!项羽杀死了卿子冠军,是杀害义帝的先兆。他杀死义帝,就是在怀疑范增的能力,难道还一定要等陈平来离间吗?事物一定是先腐败了,然后才生出虫子。人必定是先有了猜忌,然后谗言才能入耳。陈平虽然很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王呢?
我曾经评价过义帝,认为他是天下的贤明君主。只派沛公入关,不派遣项羽;在众人中发现卿子冠军,并将他提拔为上将,如果不是鲜明的君主能这样做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的命令杀死卿子冠军,义帝一定不能容忍项羽。不是项羽杀死义帝,就是义帝杀死项羽,这是不用等聪明人指点就知道的。范增开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半路上又杀死义帝,这不是范增的主意,岂止不是他的注意,他必定还会劝谏不听项羽的主张。不采用范增的意见且杀了他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当时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范增与项羽一起服侍义帝,君臣的名分还未确定。替范增考虑,如果当还是有能力就杀掉项羽,如果不能就离开项羽,他难道不是坚毅的大丈夫吗?那时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合得来就留下,合不来就离开,不以此划清离开与留下的界限,却想依靠项羽成就自己的功业,浅陋呀!即使这样,范增还是高帝所畏惧的人;范增不离开,项羽就不会灭亡。范增也是人中豪杰呀!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 2020-06-11 …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答案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2020-07-01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 2020-07-01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 2020-07-06 …
“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汉 2020-07-28 …
“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其根本目的 2020-07-28 …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材料所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 2020-08-01 …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北宋]柳开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 2020-11-28 …
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 2020-12-23 …
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