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垣曲商代城邑遗址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垣曲商代城邑遗址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A


【小题】C


【小题】B


解析:


【小题】本题选择了原文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这个句子实际上既是承上启下的,也是第二段中的一个论点,下面的内容都是具体阐释和说明这个论点的。题干列出A、B、C、D四个句子作为这个画线句子的证据,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这需要根据原文来判断,关键是看这四个句子是否有与“中国文明起源”相关的内容。A项“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只是说明了中条山的地理形势,并不能说明这里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因而不能作为画线部分的证据,而且一般情况下,论据总是跟在论点的后面,A项这一句却在论点的前面,所以A项应该是正确选项。B项用的是原文中的句子,古代习称“华夏”,华夏与中国文明起源有关,可以作为画线部分的证据。因而B项可以排除。C项也基本上用的是原句,只是“早已看出”“本为”与原文不一样,但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原文中有“‘华’字得自华山”的信息,而华山又与中条山本为一体,所以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因而C项也可以排除。D项也基本上用的是原句,只是在“两面”前加了“南北”二字。句中“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可以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因而D项也可以排除。


【小题】本题所列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这类题,宜把选项与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仔细对比,看看这些貌似相同的文字中有哪些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是否引起了语意上的变化。有些文字上的不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并没有引起语意上的变化;有些文字的不同却会引起语意上的变化。如果能分辨清楚这一点,回答这类题目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A项“关于中条山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是根据原文中“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立论的。A项与原文有三点不同,一是“山脉”换成了“中条山”,二是“文明”换成了“中国文明”,三是“尚缺乏讨论”换成了“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如果说前两点尚没有多大语意上的变化的话,第三点则有绝对化之嫌。如果联系到上文还有“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就更可以看出A项不符合原文意思。B项“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是根据原文第三段“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换成了“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显然,B项也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前一分句源自原文第三段中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后一分句源自第四段中的“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显然,C项只是把原文中分布在不同语境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而成,语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D项“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这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是根据原文第四段“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提出的假设,后一分句是根据原文最后一句“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做出的推断。原文是“可能”,D项换成了“无疑……必经之地”,这就把或然变成必然了。显然,D项也与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


【小题】本题列出A、B、C、D四种推断,这四种推断都是根据原文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的,要求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要准确地判断出这四种推断是否正确,关键是看所做出的推断是否符合原文意思。A项“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应该说,这一推断所用的相关信息虽然也有原文的根据,但整合在一起,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了。因为原文中有“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商人灭夏……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等信息,可见A项的推断是错误的,A项可以排除。B项“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原文的根据,而且这一推断也符合原文意思,因为原文中说“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其中的“相对而言”,是与下文的“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相比较而言的。因而B项的推断符合原文意思,B项为正确选项。C项“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是根据原文第三段提供的有关信息做出的推断。原文先说春秋时代晋国的强大是通过从汾运盆地向南跨越中条实现的,接着说“反之,……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显然,晋人向南翻越中条,可以说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但不能说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因而C项的推断是错误的。D项“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得不出D项的结论。因为原文中明确指出:“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定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上文还有“中条山……北面是汾运盆地”。显然,D项的推断也是错误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一的文言文的一些问题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2020-06-07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刘红婴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包括若干方面:口头  2020-06-14 …

古诗文阅读襄邑道中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提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1  2020-06-14 …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  2020-07-28 …

(10分)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  2020-12-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  2020-12-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节选)冯骥才人类一边前进,一边把  2020-12-12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卢新宁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  2020-12-18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