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诗经·王风·黍离①(东周某士大夫作)彼黍离离,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诗经·王风·黍离 (东周某士大夫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黍子,果实为小米。离离:繁茂。稷:高粱。行迈:行走。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穗:穗子。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 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

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

23.《诗经》篇章中的起兴句,有的只是“兴”,有的是“兴中有比”,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A.①③④只是“兴”,②⑤“兴中有比”。

B.①③④⑤只是“兴”,“兴中有比”

C.①④只是“兴”,②③⑤“兴中有比”。

D.①②④只是“兴”,③⑤“兴中有比”。

24.填空。

(1)从所选题材角度看,本诗是一首     诗。

(2)在章法结构上,本诗采用了     的形式。

(3)本诗和《氓》一样,都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氓》中写氓开始追求女主人公,“          ,抱布贸丝。”女主人公登上垝垣,向复关遥望,“不见复关,          。” 婚后氓变心,“          ,二三其德。”

25.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 “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2.C

23.A

24.(1)怀古诗或说咏史诗(2)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3)氓之蚩蚩  泣涕涟涟  士也罔极

25.表面上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宗庙宫室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 作者情感呈递进式发展,一步步深化。

【解析】

22.《书愤》诗中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C.《书愤》表达了“黍离之悲”错误。

23.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24.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25.《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