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周传家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叩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维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在研究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
(3)王国维治学的情感态度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叩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维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在研究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
(3)王国维治学的情感态度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观点一致”于文中无据,文章在第一自然段只是介绍了这些文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C项“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只是原因之一,不能总说这是全部的原因;E项“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并非作者观点,原文表述为“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故选DB.
(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依据文本解读,“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如此就可以理解题目中提到的“道器合一”的含义了.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然后分条说明即可.王国维治学,持有的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具体到文本中,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本题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分条加以分析即可.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体现在他的敢于创新,吸收西方的治学理念.“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当然,其独到之处还包括“道器合一”;“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古史新证”;“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
答案:
(1)BD
(2)①“道”指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事物变迁之迹与其因果); ②“器”指文化现象(史料);③“道器合一”指通过文化表象探索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又用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证实文化表象(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
(3)①良知担当:他试图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②敢于怀疑: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③科学严谨:他治学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重证据,重事实.
(4)①坚持了历史的观点: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②道器结合:主张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③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的手段: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④吸收了西学逻辑推演的方法.
(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依据文本解读,“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如此就可以理解题目中提到的“道器合一”的含义了.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然后分条说明即可.王国维治学,持有的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具体到文本中,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本题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分条加以分析即可.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体现在他的敢于创新,吸收西方的治学理念.“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当然,其独到之处还包括“道器合一”;“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古史新证”;“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
答案:
(1)BD
(2)①“道”指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事物变迁之迹与其因果); ②“器”指文化现象(史料);③“道器合一”指通过文化表象探索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又用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证实文化表象(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
(3)①良知担当:他试图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②敢于怀疑: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③科学严谨:他治学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重证据,重事实.
(4)①坚持了历史的观点: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②道器结合:主张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③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的手段: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④吸收了西学逻辑推演的方法.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评价与此说法吻合 2020-05-13 …
《管子·轻重戊》中记载,管仲为了征服鲁国和梁国,先大量进口鲁、梁的纺织品,鼓动鲁、梁人大力发展纺织 2020-05-16 …
写一篇英文影评推荐影片1101只斑点狗2小猪巴比3小鸡快跑4冰河世纪35金银岛单词要七年纪的!影评 2020-06-18 …
英语翻译原文:孟简子相梁(梁:梁国,即魏国)并(及)卫(卫国),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 2020-07-07 …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对下面句 2020-07-08 …
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 2020-11-02 …
海伦•凯勒是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2020-11-0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 2020-11-24 …
是20世纪中国文艺的经典之作,以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的作品指 2020-12-28 …
在天涯社区网站评选出的世界二十部顶级长篇小说中,有两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名列在前。一是十八世纪中国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