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忠义水浒传》序

题目详情

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19 分)

《忠义水浒传》序

                     (明) 李贽

太史公曰: 《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 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 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 ,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 者可知也。今夫小德 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 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 混江 。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 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 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而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 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是故愤二帝之北           狩: 帝王被俘虏的婉辞

B .今夫小德 大德             :役使

C .不过小丈夫自 之计         :保全

D .用兵者 其谋画              藉: 凭借,借助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愤 不作矣               于其身也, 耻师焉

B .甘心屈膝 犬羊已矣         郡之贤士大夫请 当道

C .所以致 者可知也           盖夫秋 为状也

D .传 可无作欤                则智者尽

18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作者认为《水浒》像《史记》一样,是 发愤之所作 ,肯定了《水浒传》的创作意旨和思想内容。

B .作者没有论及《水浒传》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主要是肯定了水浒众将的 忠义 观念,用语饱含激愤之情。

C .文中提到宋江并非不知燕青、二童等人的意图,然而他并不挑明,也不加以阻拦,这是他明哲保身的计谋。

D .作者认为水浒众将都是大力大贤大忠大义之人,因为不甘役于小德、小贤而被逼入水浒,这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情形的讽刺。

19 .用 / 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4 分)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 3 分)

                                                    &nbs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3-22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6 . B 被役使

17 . B 介词,向。 A 连词,就 / 连词,表示转折; C 代词,这 /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 副词,难道 / 代词,他(们)的。

18 . C 这不是宋江明哲保身的计谋,而是燕青、二童等人的全身之计。

19 . 一意招安 / 专图报国 / 卒至于犯大难 / 成大功 / 服毒自缢 / 同死而不辞 / 则忠义之烈也

20 . ( 1 ) 所以施、罗二位先生为《水浒》写传,又用忠义二字命名《水浒》。

(前一个 “ 传 ” 是为动用法( 1 分), “ 以 ”“ 名 ” (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 2 ) 否则忠义就不在朝廷,不在国君身旁, 不在国家的捍卫者中 ,那忠义存于何处呢?(疑问代词 “ 乌 ” ,宾语前置句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附:【译文】

司马迁说《说难》、《孤愤》是贤圣抒发愤懑之作,看来,古代贤圣没有愤懑是不会写作的。没有愤懑的写作就像不寒而颤,无病呻吟,有什么值得看呢,《水浒传》就是愤懑抒发之作。自宋王朝不自振以来,本末倒置,贤人身处下僚,宵小之徒身居高位。渐使外族处于强势,中国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宰相却像堂上燕雀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施耐庵、罗贯中,身在元心系宋,对宋朝衰亡、对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心存不平,就在《水浒传》描写大破辽国以发泄;对宋朝南渡苟安心存不平,就描写水浒众将灭方腊以泄愤。借以发泄不平之愤的是什么人呢,那是以前啸聚水浒的强盗,想不称他们忠义之人也不行啊。所以施、罗二位先生为水浒写传,又把忠义二字加在《水浒传》之前。

为什么忠义都归向水浒?其原因是可以明白的。为何水浒众人都可称得忠义呢,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可以明白的。道德不高受道德高尚人的役使,不贤之人受大贤之人役使,是事理所在,当今小贤之人役使别人,大贤之人受别人役使,能甘心不感耻辱吗,就像力气小的人捆缚别人,力气大的人被人捆缚,他肯束手就缚而不反抗?这必然驱赶天下大力气的和大贤之人归于水浒了。称水浒众人是大力气之人、大贤之人和忠义之人可以的,但没有宋江那样忠义的人啊,水浒一百零八人,一同建功,一同犯错,同生同死,忠义之心与宋江相同,惟独宋江身在水浒,心在朝廷,一心接受招安,专心报效国家,终于冒大险,立大功,最后与李逵、吴用、花荣服毒上吊,同死而不辞,就是一个忠烈啊。宋江的忠义足以服一百零八人之心,成为一百零八人领袖。最后率一百零八人南征方腊,死亡过半,鲁智深坐化六和寺,燕青泣涕辞别宋江,童威、童猛听从李俊乘驾出海之计。宋江并非不知,只是认为李俊等明察情势所趋,明哲保身,只不过是自我保全的匹夫之策,绝非忠于君、义于友的人所屑于做的。但宋江并未挑明阻拦,这就是宋公明,这才是真正忠义啊,《水浒传》难道可不作,《水浒传》难道可不读 !

所以当国之君不可不读《水浒传》,国君读了水浒,忠义就不会只存于水浒,而将存于国君身旁。贤宰相不可不读《水浒传》,贤宰相读了水浒传,忠义就不会只存于水浒,而将存在于朝廷。掌朝廷的军事重任的兵部,又不可不读《水浒传》,假如他们读了《水浒传》,忠义就不会只存于水浒,他们就会成为国家忠诚的保卫者。否则忠义就不在朝廷,不在国君身旁,国家捍卫者也不会存忠义之心,那忠义存于何处呢?只能存于水浒。这就是《水浒传》所以为发愤之作的原因。如好事者只借以作为谈资,用兵者只借以作为用兵的谋划,各人只以其擅长看待《水浒》,那又从何处看到所谓忠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