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

题目详情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里,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作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的例子。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慎独是一种内外俱善的修养,注重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举例:汉代东莱太守杨震暮夜拒收昌邑令王密的赠金。

(2)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当代人们如果都能够“慎独”,严于律己,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1)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一是解释“慎独”的含义,二是举出践行“慎独”的例子。从所给材料第二段来看,《中庸》的论述意思是,对于道,是须臾不能忘却背离的,可以背离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君子处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环境中,也要怀着谨慎、畏惧的心态。由此可总结出“慎独”的含义。第二问比较简单,只要是能体现践行“慎独”的例子,古今都可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的出发点、目的等角度来分析。曾国藩教子将“慎独”作为做人的根本,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自身修养,使家庭长兴不衰;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是为了党的发展建设考虑。结合两个事例,再联系现实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慎独”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