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题目详情
《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看了 《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列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①孟子,名轲, 2020-05-16 …
书架上有210本书,数学书是历史书的2倍,科学书比数学书多十本,历史书和科学书共有多少本? 2020-06-04 …
文艺书、历史书和科技书共6900本.其中文艺书与科技书的比是4:5,历史书比文艺书多1/5,三种书 2020-06-04 …
文艺书、历史书和科技书共6900本.其中文艺书与科技书的比是4:5,历史书比文艺书多1/5,三种书 2020-06-04 …
北宋时的一部史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都以此书为“历史教 2020-06-10 …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史论是对历史史实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 2020-06-11 …
13.从“秉笔直书的史官”一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写历史必须()A.按照统治者的意志B.按照历史的本 2020-11-03 …
1.袁枚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意思?2.字谜:老高的头,老李的脚,老陈的耳朵右边跑.3.百二秦关终 2020-11-29 …
“史识”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 2020-12-10 …
地理书比历史书少30本,如果历史书借出10本这时历史书是地理书的3倍,地理书与历史书原来各有多少本?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