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南京梧桐说兴衰沈胜衣五月中旬在南京,正是梧桐飞絮时节。淡黄如小伞的毛絮漫天飞扬,满城飞舞。由于历任主事者的偏爱,南京全城绿荫,郁郁葱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南京梧桐说兴衰
沈胜衣
    五月中旬在南京,正是梧桐飞絮时节。淡黄如小伞的毛絮漫天飞扬,满城飞舞。
    由于历任主事者的偏爱,南京全城绿荫,郁郁葱葱。其中又以粗枝大叶、树荫浓密的法国梧桐为代表。法国梧桐的好处之一是耐修剪整形:市中心的冠状修剪,树形如伞,路两旁冠盖相接,为行人遮阳挡雨;中山陵前的陵园大道上则向上修剪,高耸如守陵士兵,庄严肃穆。梧桐树,不仅是南京绿化的主角,更成为南京历史的符号、文化的象征,那满眼翠绿,舒缓着城市的步调,形成了南京沉静的人文底子……
    南京的梧桐,并非真正的梧桐,而是悬铃木,两者都是落叶乔木,但形态、科属不同。真正的梧桐主干端直,青翠亭亭,木材可制作古琴,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担当重要角色。南京梧桐悬铃木则远没有这么深的古典底蕴和文化传统。
    其实,南京历史上也有真正的梧桐。夏晨中等编注的《金陵诗词选》,收有江总一首《南还寻草市宅》,写南朝陈被隋灭国后,六朝故都夷为耕地,他回到自己的旧居,但见径毁林残,往迹难觅,唯“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梧桐,就像一件辉煌昔日的遗物,勾起了诗人一腔怅惘悲凉。
    这首诗首先使我关注的,是对南京梧桐的记载;其次,它还是较早的追怀六朝胜地的感旧之作。历代诗人写过很多金陵怀古的诗篇,以之感慨兴衰无常,惆怅世事沧桑。直到现代还有鲁迅的“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而江总此诗,则是身为六朝人的第一时间现场追忆,有以诗证史的价值。
    六朝之后,南京也曾为都,同样都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清朝一统天下,很多遗民借怀念南京旧时之景,来追思故国,抒发遗恨。余怀的《板桥杂记》便是其中的名作,有一篇特别令我唏嘘的,是写“独旷世而秀群”的李十娘。她的家“楚楚有致”,“晨夕洗桐拭竹,翠色可餐”,余怀经常在此安排诗文之会。明亡后,风流人散,一次,余怀遇到李十娘的亲戚,问起她的情况,特别问到那个精致的家居和梧桐,对方回答说,前者“已废为菜圃”,后者“已摧为薪矣”,于是“各黯然掩袂”。当初江总“见桐识井”,起码那些树还在,而李十娘的佳木却成为柴火,连可资纪念的遗物也荡然无存,更为沉痛。梧桐,又一次成为南京兴衰的象征。
所以,现代的悬铃木梧桐之兴衰,不过是南京命运的又一个缩影而已。
    南京的好,一在于古迹,二就在于绿荫。葱茏树木中,自然又以梧桐最引人瞩目。所以当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又要砍伐或移走老梧桐,那其实是触及了南京的一半风貌,更触及了南京人的集体记忆。何况,要为之让道的是地铁,那锃亮冰冷、轰隆飞驰的庞然大物,是现代城市的象征,与温和安静的植物,构成对立性极强的两端,给人们带来下意识的心理冲击。
    在城市建设中毁掉老树大树,犹如剜掉心的一块,那种难受,我深有同感。只是,我又向来警惕那种不顾民生、无原则的复古守旧。因此这回的地铁与梧桐之争,很让我这个植物爱好者感慨。正如《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指出,“这与其说是管理者的短视浮躁,不如说是城市发展困境与矛盾的必然”,在两难的抉择中,只能尽力折中,并且,这不会是最后一次砍树,“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中,南京梧桐,只是无数个冲突的缩影。”
    我这次去南京,专门寻觅一些六朝旧迹,也频生沧桑之感。时光就是这样流过来又流失去的,兴衰变幻,是历史的主旋律。所以,切莫说如今的毁弃,所发生的早已发生过了,现在南京的梧桐,视江总和李十娘的梧桐又如何?只能像余怀那样,把美好供在心里。因为社会与城市,就像不受控制的怪兽,要不断吞噬旧有的风景和情怀,才能壮大发展。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我们,保不住前者就唯有保住后者吧:不能用风景留住情怀,只能在情怀中留住风景
(选自《行旅花木》,海豚出版社2013年10月版,有删减)(1)为什么标题不能换成“说南京梧桐兴衰”?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2)第二节两处比喻准确生动,请具体写出其妙处。
(3)第六节引述余怀的作品,有哪些作用?
(4)联系相关作品,说说下面两个句子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选自《那树》)
B: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我们,保不住前者就唯有保住后者吧:不能用风景留住情怀,只能在情怀中留住风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题目作用的考查.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本文的中心是梧桐和南京在历史进程中的兴衰变迁,因此《南京梧桐说兴衰》就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梧桐也是记述变化的线索.而《说南京梧桐兴衰》只是表现出南京的梧桐树的变化,内容不全面.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形如伞”“高耸如守陵士兵”都形象地写出了法国梧桐修剪后树的外形特点,同时“如伞”与后文为行人遮阳挡雨相照应,“如守陵士兵”巧妙地扣住了陵园大道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处比喻都表现出作者对法国梧桐耐修剪整形这一特点的赞美.
(3)本题考查的是引用的作用.引用诗文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或引出下文.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领起全篇,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余怀记叙江总“见桐识井”,而李十娘初始梧桐树下人群集会,后来树成为柴火,追思之处亦不存在,具体表现很多遗民借南京来追思故国的行为;自然引出下文作者的感慨,梧桐又一次成为南京兴衰的象征;为下文作者抒发对梧桐兴衰的感慨作铺垫;增加文章文学性.
(4)本题主要考查的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A句“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类对那树遭受无情砍伐,表现了作者的对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类肆意砍伐那树的无限愤慨.
B句“不能用风景留住情怀,只能在情怀中留住风景”运用对比,表现了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旧有风情无法留住的无奈,对社会、城市发展不得不破坏旧有风情的理解.
答案
(1)原标题很好地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南京梧桐在时间洪流中的兴衰变化,二是南京这座城市在历史进程里的兴衰变迁.如改换标题指向单一,只能表现出梧桐的变化.
(2)两处比喻都形象地写出了法国梧桐修剪后树的外形特点,同时“如伞”与后文为行人遮阳挡雨相照应,“如守陵士兵”巧妙地扣住了陵园大道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处比喻都表现出作者对法国梧桐耐修剪整形这一特点的赞美.
(3)具体表现很多遗民借南京来追思故国的行为;自然引出下文作者的感慨,梧桐又一次成为南京兴衰的象征;为下文作者抒发对梧桐兴衰的感慨作铺垫;使文章更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具有文学性).
(4)A:对那树遭受无情砍伐的深切同情,对人类肆意砍伐那树的无限愤慨.
B: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旧有风情无法留住的无奈(遗憾、惆怅),对社会、城市发展不得不破坏旧有风情的理解.
看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南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北京与天津之间相距120千米,一高速列车在北京、天津间运营.某次运营时,列车先  2020-05-13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  2020-06-18 …

数学三年级苏教版期末+寒假学期总复习的弟四页弟六大题的弟一小题怎么做小明的爸爸从北京到济南出差,果  2020-07-18 …

25.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景色宜人,  2020-07-20 …

解答一下数学题1.北京到上海的总路程约是1100千米,其中北京到天津的路程约占总路程的10%。老师  2020-07-26 …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京津高速列车在北京、天津间单程直达时间为半小时,某次试车时,由北京到天津的时间比  2020-08-02 …

一道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高速列车在北京至天津间单程直达运行时间为半个小时,某次行车时,列车  2020-08-02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  2020-11-23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  2020-11-23 …

读甲乙二图,回答问题。小题1:在甲图中画出甲地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小题2:图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