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世上最柔软的路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她,甚至可以说是哀求;她已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向远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
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
(1)“世上最柔软的路”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4)“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后的省略号包涵了许多内容。请从女教师的角度,续写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活动。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她,甚至可以说是哀求;她已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向远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
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
(1)“世上最柔软的路”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4)“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后的省略号包涵了许多内容。请从女教师的角度,续写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活动。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和具体故事情节加以分析和阐述.
文中描写女教师临走前,乡亲和学生们为她用沙铺路,路中饱含的不仅仅是沙的柔软,更是饱含了乡亲们对女教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三天后,女教师“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这条路此时蕴含着的则是女教师对乡亲们的感谢以及励志为山村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深情的决心.概述为: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2)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即: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即: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人物性格,分析把握人物心理活动.
文章讲述了乡村女教师因为父母哀求等众多压力而不得不离开学校,临走时,乡亲和孩子们修路相送,女教师在离去后第三天返回的故事.乡亲们修路铺沙相送,女教师因感动和不舍而一路流泪.“泪流到山外”既是感动之深,也是不舍和自责.答题时应表达出女教师对乡亲们的感恩和不舍之情.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答案:
(1)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2)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3)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4)示例:就这样走了吗?孩子们需要我,乡亲们待我不薄啊!叫我拿什么去回报他们?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舍不得你们啊!
(5)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文中描写女教师临走前,乡亲和学生们为她用沙铺路,路中饱含的不仅仅是沙的柔软,更是饱含了乡亲们对女教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三天后,女教师“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这条路此时蕴含着的则是女教师对乡亲们的感谢以及励志为山村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深情的决心.概述为: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2)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即: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即: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人物性格,分析把握人物心理活动.
文章讲述了乡村女教师因为父母哀求等众多压力而不得不离开学校,临走时,乡亲和孩子们修路相送,女教师在离去后第三天返回的故事.乡亲们修路铺沙相送,女教师因感动和不舍而一路流泪.“泪流到山外”既是感动之深,也是不舍和自责.答题时应表达出女教师对乡亲们的感恩和不舍之情.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答案:
(1)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2)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3)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 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 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4)示例:就这样走了吗?孩子们需要我,乡亲们待我不薄啊!叫我拿什么去回报他们?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舍不得你们啊!
(5)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看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化学题2题.急1.若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为除去一氧化碳,最好的办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20-06-11 …
填空题,0.42,0.444……,0.4242……,0.402,0.402402……中,最大的数是 2020-06-27 …
一部有关密室,解密类的电影四个人受邀参加聚餐,然后被困在密室中,主办人要求他们不断答题,房间不断缩 2020-07-05 …
根据如图0食物网分析回答问题:(1)此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条,其中最长0一条是.(0)生态系统中0和 2020-07-13 …
现代社会,垃圾处理受到高度重视。我国当前一般采用“填埋”的垃圾处理办法,但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垃圾发电 2020-07-15 …
在0.46,0.406,0.460,0.046,0.466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在0.46, 2020-07-24 …
1.常言道:“”,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填格言、名人名言或俗语) 2020-11-23 …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看书快()水流快()走路快()车速快()吃饭快()回答问题快()办事快()写字画图快 2020-12-09 …
成语之最:最吝啬的人最守信用的人最有缘分的人最没有办法的人最懒惰的人最大的退步最激烈成语之最:最吝啬 2020-12-26 …
漫画显示的我国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有①取消过高 2021-01-26 …